[发明专利]一种黏质土壤渗透性改良和重金属污染物高效淋洗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7844.4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0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龚庆碗;倪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庆碗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B09C1/08;C02F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吴奇 |
地址: | 21004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渗透性 改良 重金属 污染物 高效 淋洗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黏质土壤渗透性改良和重金属污染物高效淋洗设备,目前上海及周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仍以固化稳定化等风险管理手段修复为主,淋洗技术能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彻底的清除,环境安全性较高,但上海市浅层土层的土壤细粒含量超过25%且渗透性差,从修复效率和成本考虑,对现有淋洗工艺和设备做高效提升,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上海浅层土壤的修复,本项目从淋洗技术受土壤质地限制而遇到的设计、施工的难题和挑战出发,通过系统地研究专项技术、设备的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改进以及工程实践应用,形成涵盖全过程的关键技术体系,淋洗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以及淋洗废液再生利用,确保修复后土地的人居环境、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得到长效化、可持续化的提升和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黏质土壤渗透性改良和重金属污染物高效淋洗设备。
背景技术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和环保者的大力推进,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造成土壤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业生产、运输和库存带来的污染;石化生产、储运,加油站泄露带来的污染;污染物会渗透到地下,通过地下水及污染羽扩散,造成二次污染,再经过土壤-植物系统或土壤-植物-动物系统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影响的严重性等特点,因此土壤污染的解决一直是国际上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申请公布号为CN 106111684 A的一种提升土壤洗涤脱附性能的预处理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采用夹套式螺旋送料筛与水力旋流器组合的土壤颗粒筛选器组进行土壤洗涤脱附的预处理,有利于区别对待,分类处理,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加快处理速度,提升了土壤洗涤脱附性能,但是本发明通过水力旋流器进行土壤洗涤,在洗涤过程中,只能单程清洗,容易导致洗涤不彻底,混合物残留物过多,洗涤效果不佳;
申请公布号为CN 107912098 A的一种砂黏壤质盐碱土的改良方法,本发明以有机酸,以及腐熟沼渣或腐熟污泥中的有机物促进铁尾矿与盐碱土的胶结及复合,降低铁尾矿砂的不均匀沉降和分层现象,确保了土壤质地的均一性和稳定性,降低了改良砂黏壤质盐碱土的成本。由于铁尾矿为铁矿山生产废弃物,改良采用铁尾矿即实现了对其再利用,又降低改良成本,但是此发明在对土质改良后,不能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淋洗,在使用时,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环保。
在对土壤进行处理时,一般通过单一的改良作业或者洗涤作业,改良过程单一,不能更好的改善土质,在改良过程中,由于操作流程不连续,大量的人力、物力,土壤的净化效果差,净化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黏质土壤渗透性改良和重金属污染物高效淋洗设备,实现土壤淋洗与脱水的一体化、自动化,并能实现连续操作,从黏质土壤改良、高效淋洗液研发、淋洗段工艺增强三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土壤淋洗效率及效果,经其处理污染土壤的净化程度预计达90%~95%,本发明集成化程度高,可连续处理,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黏质土壤渗透性改良和重金属污染物高效淋洗设备,包括:改良后土壤进料斗、加热仓、螺旋推进器、淋洗剂进料斗、挡泥板、调速电机、支架和淋洗液收集管;所述支架的顶侧架设有反应筒,所述反应筒的底端顶侧安装有改良后土壤进料斗,所述反应筒的顶端通过螺栓配合安装有挡泥板,所述淋洗剂进料斗安装在反应筒的中部圆周面顶侧,所述挡泥板的一侧通过螺栓配合安装有调速电机,所述淋洗液收集管的顶端固定在反应筒的顶端圆周面底侧,所述螺旋推进器的底端通过轴承配合穿设在反应筒的底侧面内,所述螺旋推进器的顶端通过联轴器配合安装在调速电机的输出端部,所述反应筒的内腔底部配合设置有加热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庆碗,未经龚庆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7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