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钻孔和钻芯取样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8106.1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6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珠;王卓琳;张富文;许清风;冷予冰;李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钻孔 取样 新旧 混凝土 结合 质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钻孔和钻芯取样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方法:S1、选取典型截面,定位加固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S2、进行预检或抽样选取测点,避开钢筋垂直于混凝土结合面钻孔;S3、将内窥镜探头沿钻孔的孔道伸入混凝土内部;S4、开启内窥镜,通过双物镜镜头观测和拍摄混凝土结合面附近情况,发现缺陷则进行缺陷三维扫描形成空间图像;成像时记录各特征点三维坐标;S5、在未发现缺陷附近,抽样选取测点,避开钢筋钻芯取样;每个试件钻芯取样测点不少于3个,取样部位避开受力最大部位;S6、对芯样进行三次横向劈拉试验得到不同位置处混凝土横劈强度;S7、据缺陷外观和混凝土横劈强度结果判定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是否合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钻孔和钻芯取样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业开始从大规模新建时期跨入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时期的态势转变,大批建筑物进入老化阶段,面临加固补强的问题。虽然新的加固补强方法不断涌现,但混凝土扩大截面加固法由于其经济适用且适用较广,仍是建筑、桥梁等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之一。鉴于新旧混凝土的界面质量是扩大截面加固法成功应用的关键,不少维修加固工程因新旧混凝土黏结不好而影响工程质量和耐久性,使整体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再次受损,造成巨额维修加固费用的损失。
两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实验室内检测混凝土结合面黏结强度的方法包括:直接拉伸法、单面直剪法、双面直剪法、压剪法等,但这些常用的检测方法均限于在实验室内进行,无法在工程现场进行操作检测,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鉴于此,部分学者提出了钻芯粘结拉拔法、钻芯植筋拉拔法等现场检测方法来测试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结强度,但试验及工程数据不够充分,应用于现场检测不够直观,数据离散性较大,且由于人工操作的原因,容易发生胶层粘附破坏。因而,有必要采取技术措施研发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质量现场和实验室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既能直观的观测结合面的缺陷,又能定量的测试表观完好的结合面的黏结质量,并且能提高检测精度的基于钻孔和钻芯取样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方法。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一种基于钻孔和钻芯取样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方法,其特点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典型截面,定位加固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画出钢筋分布网
格线;
S2、采用锤击法进行预检或抽样选取测点,直接采用钻孔装置,避开钢筋,沿垂直于混凝土结合面方向进行钻孔;
S3、将内窥镜量测装置的探头沿步骤S2所得钻孔的孔道缓慢伸入混凝土内部;
S4、开启内窥镜,通过双物镜镜头观测和拍摄混凝土结合面附近情况,如发现缺陷则进行缺陷三维扫描形成空间图像;成像时记录各个特征点的三维坐标;
S5、在内窥镜未发现缺陷附近,抽样选取测点,避开钢筋进行钻芯取样;每个试件钻芯取样测点不少于3个,取样部位避开受力最大部位;
S6、对步骤S5所得芯样进行三次横向劈拉试验,得到不同位置处混凝土横劈强度;
S7、根据缺陷外观和混凝土横劈强度结果,综合判定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是否合格。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的典型截面为弯矩或剪力较大的截面。
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单个所述典型截面的每个结合面,沿结合线方向布置的各测点的相邻测点间距不大于300mm。
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钻孔时钻头直径不超过15mm;钻孔的深度深入老混凝土超过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8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高效吸收微结构
- 下一篇:高温合金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