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非牛顿流体材料的鞋底及运动鞋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8154.0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6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守东;王有承;董斌;吴福兰;胡清松;薛跃武;梁小东;唐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5/00 | 分类号: | A43B5/00;A43B5/06;A43B13/18;A43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36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牛顿 流体 材料 鞋底 运动鞋 | ||
本申请涉及鞋类制品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非牛顿流体材料的鞋底及运动鞋,所述的鞋底包括中底,所述中底设置有吸震部件,所述吸震部件为非牛顿流体聚氨酯部件。本申请充分应用了非牛顿流体优异的吸震性能,将其与聚氨酯结合,制作形成用于鞋底的吸震部件。本申请提供的鞋底包括此非牛顿流体聚氨酯吸震部件,其充分保留了非牛顿流体受冲击时瞬间硬化的特点,使鞋子在触地的瞬间基本不发生形变,可以保持完美的触地形状,从而实现了使用者足部各关节稳定的触地,更好地减少了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几率。检测数据表明,本申请中非牛顿流体聚氨酯部件的吸震效果比目前现有缓震材料提升了15%以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鞋类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非牛顿流体材料的鞋底及运动鞋。
背景技术
在跑步等运动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在运动者鞋子底部触地瞬间,地面会对鞋底产生反冲击力(一般相当于人体体重的3-5倍),这巨大的冲击力极易给运动者膝关节和/或踝关节造成一定的损伤。鞋子是人们保护脚等部位不受伤的足上用品,其中鞋子的缓震或吸震功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鞋子都采用对鞋底减震性能的改进技术。一种方法是应用高弹性材料制成缓震中底;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各种不同的缓震结构实现鞋底缓震功能。例如,一些运动品牌公司推出的空气垫结构、蜂巢减震结构等等,这些都是依托一些辅助结构加工形成具有减震功能的鞋底结构。
但是,现有的鞋类缓震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局限性:目前的缓震结构和材料都是通过受冲击时产生变形及延长冲击的时间,来达到缓震的目的;由于缓震结构和材料的变形,会让足部在触地瞬间变得不稳,这就增加了膝关节、踝关节损伤的几率。因此,现有鞋类的缓震功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非牛顿流体材料的鞋底及运动鞋,本申请提供的鞋底及运动鞋具有优异的吸震效果,利于减少运动冲击对使用者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非牛顿流体材料的鞋底,包括中底,所述中底设置有吸震部件,所述吸震部件为非牛顿流体聚氨酯部件。
优选地,所述吸震部件设置于中底后跟部位;所述吸震部件为片状部件。
优选地,所述吸震部件的平均厚度不低于10毫米;所述吸震部件的面积小于中底后跟部位的总面积。
优选地,所述吸震部件设置于中底中腰部位和/或前掌部位。
优选地,所述吸震部件为片状部件,平均厚度不低于2毫米。
优选地,所述鞋底包括复合在中底上的大底;所述吸震部件位于中底与大底之间,贴合于中底靠近地面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吸震部件在鞋底上直接外露或者被弹性层包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运动鞋,包括前文所述的鞋底。
优选地,所述运动鞋为用于专业功能性运动的鞋,其中吸震部件的硬度为35-45度ASKER C。
优选地,所述运动鞋为用于日常休闲的鞋,其中吸震部件的硬度为25-35度ASKER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充分应用了非牛顿流体优异的吸震性能,将其与聚氨酯结合,制作形成用于鞋底的吸震部件。本申请提供的鞋底包括此非牛顿流体聚氨酯吸震部件,其充分保留了非牛顿流体受冲击时瞬间硬化的特点,使鞋子在触地的瞬间基本不发生形变,可以保持完美的触地形状,从而实现了使用者足部各关节稳定的触地,更好地减少了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几率。检测数据表明,本申请中非牛顿流体聚氨酯部件的吸震效果比目前现有缓震材料提升了1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类实施例中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类实施例中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8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