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小复杂孔腔内表面抛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8213.4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5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琴;陆铭;李富柱;陈占富;张宇洋;陈静;段梦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31/10 | 分类号: | B24B31/10;B24B31/12;B24B51/00;B24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小 复杂 孔腔内 表面 抛光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微小复杂孔腔内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驱动气缸(21)、右驱动气缸(10)、液压泵(6)、磨料液容器、第一双向气泵(20)、第二双向气泵(24)和工件夹紧机构;
所述工件夹紧机构用于夹紧待加工工件(7),所述工件夹紧机构包括左夹紧气缸(2)、右夹紧气缸(12)、左支撑棒(4)、右支撑棒(16)、单向气泵(17)、左电磁换向阀(23)和右电磁换向阀(14)以及控制单元,所述左夹紧气缸(2)和所述右夹紧气缸(12)分别设置于待加工工件(7)的两端,所述左夹紧气缸(2)和所述右夹紧气缸(12)均与所述单向气泵(17)连接,所述左支撑棒(4)与所述左夹紧气缸(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右支撑棒(16)与所述右夹紧气缸(1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左支撑棒(4)和所述右支撑棒(16)从待加工工件(7)的两端夹紧待加工工件(7);所述左电磁换向阀(23)设置于所述单向气泵(17)与所述左夹紧气缸(2)连接的管路上,所述右电磁换向阀(14)设置于所述单向气泵(17)与所述右夹紧气缸(12)连接的管路上,所述液压泵(6)、所述左电磁换向阀(23)、所述右电磁换向阀(14)、所述第一双向气泵(20)和所述第二双向气泵(24)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左驱动气缸(21)和所述右驱动气缸(10)分别设置于待加工工件(7)的两端,所述左驱动气缸(21)内的左气缸活塞(19)将所述左驱动气缸(21)的内腔分隔为左气体腔和左溶液腔,所述左溶液腔与待加工孔的一端连通,所述右驱动气缸(10)内的右气缸活塞(9)将所述右驱动气缸(10)的内腔分隔为右气体腔和右溶液腔,所述右溶液腔与待加工孔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双向气泵(20)与所述左气体腔连通,所述第二双向气泵(24)与所述右气体腔连通,所述液压泵(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磨料液容器和所述右溶液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复杂孔腔内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紧气缸(2)的活塞杆为左Y形连杆(3),所述左支撑棒(4)和所述左驱动气缸(21)均设置于所述左Y形连杆(3)的一端,所述右夹紧气缸(12)的活塞杆为右Y形连杆(13),所述右支撑棒(16)和所述右驱动气缸(10)均设置于所述右Y形连杆(1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复杂孔腔内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棒(4)和所述右支撑棒(16)上均设有通电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复杂孔腔内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驱动气缸(21)和所述右驱动气缸(10)与待加工工件(7)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复杂孔腔内表面抛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控制单元控制液压泵(6)工作,将磨料溶剂混合液注入待加工件(7)的待加工孔内;
步骤B: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双向气泵(20)正转,左驱动气缸(21)进气,同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双向气泵(24)反转,右驱动气缸(10)向外抽气,磨料溶剂混合液向右流动,进行磨料加工;
步骤C:左气缸活塞(19)与待加工件(7)接触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双向气泵(20)停止工作,第二双向气泵(24)继续向外抽气,右气体腔内气压降持续低,磨料溶剂混合液内部气压小于饱和蒸汽压时,开始析出空气,混合液容积增大;
步骤D:混合液容积增大至预定体积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双向气泵(24)正转,右驱动气缸(10)进气,右气缸活塞(9)左移,将析出气体压缩,实现右溶液腔容积交变;
步骤E: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双向气泵(20)反转,第二双向气泵(24)继续正转,左驱动气缸(21)排气,磨料溶剂混合液向左流动,右气缸活塞(9)与工件接触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双向气泵(24)停止工作,第一双向气泵(20)继续向外抽气,左气体腔内气压降持续低,磨料溶剂混合液内部气压小于饱和蒸汽压时,开始析出空气,混合液容积增大;
步骤F:混合液容积增大至预定体积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双向气泵(20)正转,左驱动气缸(21)进气,左气缸活塞(19)活塞右移,将析出气体压缩,实现左溶液腔容积交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82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