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锚钉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9256.4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3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宝;唐佩福;齐玮;李海鹏;刘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4 | 分类号: | A61B17/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延薇 |
地址: | 10008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锚钉,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医用锚钉包括锚钉本体和膨胀机构;膨胀机构设置在锚钉本体中,膨胀机构能够向第一方向扩张;第一方向与锚钉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预设角,第一预设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90度。本发明的医用锚钉在锚钉本体上设置了膨胀机构,在插入安装固定前,膨胀机构保持紧缩的收合状态,利于插入人体组织且不扩张安装孔,而在插入安装后,扩大膨胀机构的外轮廓,达到防止医用锚钉从人体脱离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锚钉。
背景技术
在骨科手术中,对软组织、韧带等与骨表面的重连接通常需要使用医用锚钉。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医用锚钉多设置环形凸台、螺纹、倒齿等结构实现医用锚钉在骨骼表面上固定。
现有医用锚钉存在难以忽略的缺点,即在医用锚钉进入人体骨骼的过程中,环形凸台、螺纹、倒齿等结构扩大了人体骨骼中的安装孔的口径,导致安装孔难以固定医用锚钉,医用锚钉容易因为人体的持续活动而从安装孔中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锚钉,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医用锚钉,其包括锚钉本体和膨胀机构;所述膨胀机构设置在所述锚钉本体中,所述膨胀机构能够向第一方向扩张;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锚钉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预设角,所述第一预设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90度。
上述医用锚钉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如下:
在使用过程中,先使膨胀机构保持紧缩收合状态,此时医用锚钉的外形尺寸最小,可通过手术操作将医用锚钉置入骨骼的安装孔中。而在置入骨骼后,驱动膨胀机构进行扩张。由于膨胀机构能够向第一方向扩张,而第一方向与锚钉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零,故,膨胀机构能够沿锚钉本体的径向方向扩大,从而强化了医用锚钉与安装孔内壁的连接,防止医用锚钉从骨骼的安装孔中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机构包括楔子和容置槽;设定所述锚钉本体的插入方向为前方时,所述锚钉本体的前端开设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沿垂直于所述锚钉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锚钉本体;所述楔子内置于所述容置槽并能够前后活动;所述楔子在所述容置槽中向前或者向后活动,能够推动所述容置槽的侧壁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其技术效果在于:容置槽的宽度沿锚钉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前窄后宽或者前宽后窄,则当楔子前后移动时,能够改变容置槽的槽宽,进而改变医用锚钉的外轮廓尺寸。该第一方向即容置槽的侧壁朝向远离容置槽的槽腔中心的方向,即相对的容置槽的侧壁相互远离,以达到扩大医用锚钉的外轮廓尺寸的目的。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楔子在所述容置槽中向前或者向后活动。其技术效果在于: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缝合线,缝合线与楔子了解。通过抽拉缝合线带动楔子朝后移动,此时,容置槽的宽度应当沿锚钉本体的钻进方向设置为前宽后窄。另外,驱动机构还可以为包括活动顶在楔子上的推杆螺钉,且推杆螺钉与锚钉本体螺纹连接,旋拧推杆螺钉即可驱动楔子向前移动,再通过前窄后宽的容置槽,改变医用锚钉的外轮廓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楔子上,所述缝合线的另一端从所述容置槽中向后穿过所述锚钉本体;所述容置槽的宽度沿所述锚钉本体插入骨骼的方向逐渐增大。其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缝合线在缝合作用中需绷紧拉直,故能够拉动楔子朝锚钉本体的后方移动。此时,容置槽的宽度沿锚钉本体的钻进方向设置为前宽后窄,则缝合线拉得越近,楔子将容置槽推得越宽,即医用锚钉的外轮廓尺寸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9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灌胶工艺制造的贴片式光电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包装印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