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示踪技术的水-氨气复合压裂岩石的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9607.1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华;郑闯凯;姚强岭;夏泽;朱柳;马军强;尚晓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2;G01N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氨气 复合 岩石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示踪技术的水‑氨气复合压裂岩石的试验方法,步骤是:向反应罐中注入常温水并通入常温氨气,将反应罐中常温水降至0℃,待氨气在0℃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饱和氨水压裂液,压裂液经高压泵加压泵送至隔温压裂试验箱;在岩石试样中央钻取一钻孔,封孔后以略大于起裂压力的注射压力对岩石试样进行常规不加砂水力压裂;稳定后,通过温度调节器对岩石试样不断升温与降温,通过氨气释放、溶解过程产生气体循环致裂作用;在压裂过程中,使用电子捕获示踪检测技术对压裂裂缝扩展过程实时监测,压裂结束后,沿主裂缝平面劈开岩石试样,滴加酸碱指示剂后通过变色反应肉眼观察裂隙形成情况。本发明可以实时监测水力压裂效果,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示踪技术的水-氨气复合压裂岩石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水力压裂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工程领域,如页岩油气资源开采、地应力水压致裂测量、煤矿水压致裂卸压、低渗煤层水压致裂增透、干热岩水压致裂换热开采等。为提高水力压裂技术的致裂效果,相关科研人员从水力裂隙萌生、扩展发育规律及与天然裂隙的互馈作用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岩石力学试验。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向压裂液中加入示踪剂的手段仍存在难以实时监测水力裂缝扩展及与天然裂缝互馈作用规律的问题,且实现目标压裂效果时成本较高。
氨气是一种高水溶性气体,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改变而产生较大的变化,而氨气溶于水后称为氨水,电离平衡导致氨水溶液中存在大量游离态的铵根离子及氢氧根离子,导致氨水溶液呈现碱性,便于压裂过程中裂隙扩展实时电子捕获示踪及压裂后的裂隙形态的酸碱指示剂肉眼观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示踪技术的水-氨气复合压裂岩石的试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示踪技术的水-氨气复合压裂岩石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组装压裂系统:所述压裂系统包括水力压裂控制台、氨气泵送控制台、储水箱、氨气罐、反应罐、制冷调温装置、高压泵、溢流阀、隔温压裂试验箱,所述储水箱和氨气罐分别与反应罐连接,所述反应罐依次通过高压泵、溢流阀与隔温压裂试验箱连接,所述溢流阀的溢流口与反应罐连接,所述储水箱与水力压裂控制台电连接,所述氨气罐与氨气泵送控制台电连接,所述反应罐与制冷调温装置电连接,所述隔温压裂试验箱的箱体内放置温度调节器,温度调节器上放置岩石试样;
(2)常规水力压裂:首先在岩石试样中央钻取一钻孔,封孔后以略大于起裂压力的注射压力对岩石试样进行常规不加砂水力压裂,具体步骤是:操作水力压裂控制台和氨气泵送控制台,由储水箱向反应罐注入常温水,由氨气罐向反应罐通入常温氨气,经制冷调温装置将反应罐中常温水降至0℃,待反应罐中氨气在0℃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饱和氨水压裂液,压裂液经高压泵加压泵送至隔温压裂试验箱,由溢流阀调节泵送流量;
(3)氨气循环致裂:待常规不加砂水力压裂稳定后,关闭高压泵和溢流阀,通过温度调节器对岩石试样不断升温与降温,令饱和氨水压裂液的气体溶解度不断变化,通过氨气释放、溶解过程产生气体循环致裂作用,对岩石试样中水压裂缝、岩石内部骨架及原始微孔裂隙结构产生进一步疲劳损伤,提高压裂效果;
(4)在压裂过程中,使用电子捕获示踪检测技术对压裂裂缝扩展过程实时监测,压裂结束后,沿主裂缝平面劈开岩石试样,滴加酸碱指示剂后通过变色反应肉眼观察裂隙形成情况。
优选的,所述岩石试样的尺寸为300mm×300mm×300mm;所述钻孔直径为15~20mm,深度为180~200mm。
优选的,所述温度调节器的调温范围为0℃~100℃。
优选的,所述隔温压裂试验箱采用透明隔热玻璃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隔温压裂试验箱内还设置有氨气泄漏检测装置,所述氨气泄漏检测装置内盛有酸碱指示剂溶液;用以通过观察箱体内逸散氨气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辅助监测压裂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9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