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的多学科多约束序贯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9973.7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0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军;许宇声;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张乾桢;贾玉忠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超 声速 飞行器 结构 学科 约束 优化 方法 | ||
1.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的多学科多约束序贯优化方法,应用于基于热环境的高超声速战斗机,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时,以结构减重为设计目标,以结构热模态约束、热强度约束及热颤振约束为优化模型约束,其优化模型如下:
式中X为设计变量,M(Xk)为结构质量,作为设计目标;σmax(X)≤[σ]表示结构内最大应力小于强度设计值,[σ]为结构应力的许用值,表示结构颤振发散速度大于设计值,f1(Xk)≥f0表示结构一阶模态大于最小容许值;XL≤X≤XU为设计变量在设计上下限内,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构建随设计变量X变化而自动更新的飞行器结构参数化模型;将强度约束条件的初始平移距离D0设置为0;考虑飞行器结构的弹性变形,计算作用在飞行器结构上的气动载荷Q;根据k-1次循环后得到的强度约束条件总平移距离Dk-1,得到等效强度约束条件:
σmax(Xk)+Dk-1≤[σ],
其中Dk-1为第k-1次循环后得到的强度约束条件平移距离,Xk为第k次循环中飞行器结构强度优化的最优设计点,σmax(Xk)代表强度优化最优设计点Xk处的飞行器结构中最大应力,[σ]为结构应力的许用值;
第二步:对飞行器结构进行强度子优化,优化模型如下:
其中M(Xk)代表最优设计点Xk处的飞行器结构总重量,XL和XU分别为优化变量的下界和上界;进行当前最优设计点处的灵敏度分析,求解当设计点在Xk处时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对设计变量的偏导数:
i=1,2,…,n
n为自然数,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确定强度约束函数曲线的单位法向量计算公式如下:
第三步:进行飞行器结构热颤振及热模态子优化,求解第k次循环中强度优化最优设计点Xk沿强度约束函数曲线法向的热模态最小平移距离和热颤振最小平移距离取dk为和的最大正值作为沿强度约束函数曲线法向的最小平移距离,平移后的设计点为
热模态子优化:
热颤振子优化:
设计点满足静发散速度要求和一阶模态要求:
其中为飞行器结构在设计点处的静发散速度,Vcr_0为静气动弹性要求的最小静发散速度;f0表示初始设计的一阶模态要求;
根据dk,折算第k次循环得到的强度约束条件的平移距离ΔDk,然后计算k次循环后强度约束条件的总平移距离Dk,计算公式如下:
Dk=Dk-1+ΔDk
强度约束平移距离的计算方法如下:分别针对第k次循环得到的两个最优设计点Xk和开展飞行器结构的应力分析,计算这两个最优点在气动载荷Q作用下的结构应力的最大值σmax(Xk)和并利用如下公式计算第k循环得到的强度约束条件平移距离:
判断是否成立,其中ε为设置的收敛阈值;若成立,则认为优化结果收敛,优化完成,输出优化结果;若不成立,则说明优化结果还未收敛,循环次数k增加1,继续进行下一个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的多学科多约束序贯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一中,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设计变量、设计变量的取值区间、容差和结构的约束条件,再求得结构响应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99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实木地板开槽装置
- 下一篇:电动车自动档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