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0115.4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玲;曹绅;周忠正;常田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19/74 | 分类号: | H01J19/74;H01J2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王喆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收集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包括具有散热腔的基体;位于散热腔内的若干金属肋片;以及填充于所述散热腔的若干金属肋片间的相变材料;基体上包括有用以填充相变材料的加料口;基体外侧表面包括有与收集极对应形成热传导的接触面;散热装置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热管;热管位于所述金属肋片的远离接触面的一侧。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适用于弹载等空间狭小处,不额外增加行波管过多负载重量,能够解决工作环境温度为85℃的弹载行波管在无环控工作条件下的散热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真空电子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行波管是一类在电子对抗、卫星通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电真空器件。行波管在工作过程中收集极处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耗而堆积于热源处,就会导致行波管温度急剧升高,最终导致行波管无法正常工作。
目前,解决行波管收集极处工作温度过高现象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外部传导冷却装置,使用外部传导装置一般需要应用平台提供风冷或水冷系统,虽然外部风冷及水冷系统能够较好的实现工作中行波管的散热,但这种散热方式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平台的重量,因此这种外部传导冷却方式适用于地面、舰载、机载等空间及重量余量充足的平台和设备中。但对于弹载等空间狭小且对重量要求较严的平台中,外部传导冷却方式是不可取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该装置能够在不额外增加过多负载重量的前提下,解决狭小空间内行波管收集极处的散热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具有散热腔的基体;
位于散热腔内的若干金属肋片;以及
填充于所述散热腔的若干金属肋片间的相变材料;
所述基体上包括有用以填充相变材料的加料口;
所述基体外侧表面包括有与收集极对应形成热传导的接触面;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热管;
所述热管位于所述金属肋片的远离接触面的一侧。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定义,收集极轴向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水平面内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若干热管;
所述热管包括:
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纵向热管;以及
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横向热管。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加料口附近的金属肋片缺失,缺失的金属肋片在所述散热腔的加料口附近形成一空间结构,该空间结构被配置为用以散热腔中空气的排除以及相变材料的充分填充。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金属肋片上包括有用以固定所述热管的凹槽。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接触面上包括有导热片。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接触面包括与收集极侧壁面对应的轴向接触面,以及与收集极底面对应的径向接触面;
所述轴向接触面为弧面结构。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基体上包括有与两个收集极分别对应形成热传导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基体上包括有分别与两个收集极位置对应的用以填充相变材料的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01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砖机的分体式模具及一种压砖机
- 下一篇:一种电力知识库构建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