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唾液斑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预测唾液斑迹残留时间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0365.8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1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瑾;杨雪莹;刘开会;史祺云;王鹏;高珊;张颖;郝金萍;徐小玉;畅晶晶;张广锋;朱典;郭柯利;杜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G16B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白艳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唾液 微生物 群落 结构 变化 预测 残留 时间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唾液斑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预测唾液斑迹残留时间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检测唾液斑迹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物质在预测唾液斑迹残留时间中的应用。或本发明提供了检测唾液斑迹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物质在制备预测唾液斑迹残留时间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应用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刻画了唾液斑迹中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残留时间变化规律,并应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建立唾液斑迹残留时间预测方法,为案件快速侦办、深度发掘涉案生物物证信息、提升证据价值、提升法医DNA办案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唾液斑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预测唾液斑迹残留时间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唾液斑迹是各类案事件现场最为常见的生物物证种类之一,既包括口腔拭子样本,也包括烟蒂、餐饮具擦拭物、咬痕等等可能粘附有口腔上皮细胞的微量现场检材,通过现有的DNA STR检验,可以为案件侦办提供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信息。
烟蒂样本是各类案事件现场最为常见的唾液斑类生物检材,其中蕴含大量来自于供体口腔的核酸信息。在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烟蒂样本分析方法成熟,检验成功率高,可通过STR等常规DNA分析手段,提供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重要依据,为涉案人员识别、案件侦办、法庭审判提供线索和依据。在常规法医物证检验的基础上,准确判断烟蒂样本残留时间,可为人员涉案关系梳理、案发时间推断、案发过程重建提供线索,进一步提升证据价值。
然而,在当前公安机关案件中,面临着大量的发生在涉及人员复杂的商场、宾馆、网吧等公共场所,监控视频存在死角、不能有效覆盖,人员流动大、技侦手段不能有效识别,无明确嫌疑对象、大规模排查成本过高,DNA STR比中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又不能明确排除的案件。由于以上制约因素,这类案件在侦办中往往无法及时明确案发时间、梳理人员关系、重建案发过程、划定排查范围,继而导致案件不能快速有效侦办。
推断现场生物斑迹遗留时间,和推断尸体死亡时间一样,是一条较为有效、直接的工作途径,可以从时间维度为案件侦办提供方向、为嫌疑人排查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完善证据。正是由于现场生物斑迹遗留时间在案件侦办中的独特作用,近年来已越来越被法庭科学研究人员重视,并运用光谱成像、PCR等光学、生物学方法从细胞、蛋白、DNA、RNA、微生物等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由于载体材质、样本需求量、方法灵敏度等的限制,尚未形成可应用于办案实战的生物斑迹残留时间预测方法。
微生物的存在是广泛的,不仅存在于人体口腔、肠道、生殖道、皮肤等各种组织,还存在于土壤、水域等自然环境,在尸体内外环境中也有广泛存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也可能在尸体死亡时间推断、指掌纹遗留时间推断、土壤地域来源推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扩增子测序主要通过对特定长度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是研究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差异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一般分为16S rDNA测序、18S rDNA测序、ITS测序及功能基因区域测序。其中,16S rDNA为编码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rRNA的DNA序列,具有10个保守区域和9个高变区域(V1-V9),其中保守区在细菌间差异不大,高变区具有属或种的特异性,对16S rDNA某个高变区进行测序,被认为是最适于细菌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的指标。扩增子测序技术,成本低廉、周期较短、对样品质量要求较低,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体系微生物研究中,所需样本无需分离培养,在客观真实地反应生境内DNA组成的同时,也适应现场唾液斑迹等涉案生物物证微量、不可重复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检测唾液斑迹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物质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检测唾液斑迹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物质在预测唾液斑迹残留时间中的应用。
或本发明提供了检测唾液斑迹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物质在制备预测唾液斑迹残留时间产品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物质包括用于扩增唾液斑迹16sDNA的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未经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0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库最值查询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会话的视频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