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0413.3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0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孙昌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69;G01N33/558;G01N33/58 |
代理公司: | 温州共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84 | 代理人: | 傅敏华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区东方***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冠状病毒 特异性 抗体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包括有盒体和试纸,试纸装设在盒体内,所述试纸包括有PVC板、位于PVC板上的且由后往前依次对接的样品垫、胶体金垫、NC膜和吸水滤纸,NC膜上设有检测线T和质控线C,所述盒体上设有对应样品垫的采样窗口以及对应NC膜的显示窗口,盒体上且在显示窗口侧边设有分别与检测线T和质控线C对应的检测标识T和质控标识C。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本发明通过试纸包括有PVC板、位于PVC板上的且由后往前依次对接的样品垫、胶体金垫、NC膜和吸水滤纸,使得测试的效果更加的明显,也更加准确、快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外套膜(envelope)的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约80~120nm,其遗传物质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只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脊椎动物。冠状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 Protein),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少数种类还有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Haemaglutinin-esterase)。冠状病毒的核酸为非节段单链(+)RNA,长27-31kb,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即RNA链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olyA“尾巴”结构。这一结构与真核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组RNA自身可以发挥翻译模板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而省去了RNA-DNA-RNA的转录过程。冠状病毒的RNA和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病毒出现变异正是由于这种高重组率,重组后,RNA序列发生了变化,由此核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变了,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抗原性发生了变化。而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导致原有疫苗失效,免疫失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即“2019-nCoV”,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没有特异治疗药物,基于前期SARS和MERS药物研究及小样本临床治疗实例,目前仅有部分抗病毒药物被推荐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比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α-干扰素等。因此早期诊断,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病毒扩散传播显得极为重要。
2020年1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公布成功分离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重要权威信息。之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也相继分离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株。基于这些序列信息,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第一时间推出核酸分子诊断产品,基本上都是选取新型冠状病毒保守性序列设计探针及引物,通过荧光PCR 技术实现样本阴阳性区分。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好,准确性高,适合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但其具有以下缺点:1.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操作人员和专门的操作场地,否则假阳性极高;2.需要专业设备,即荧光定量 PCR 仪,该设备价值不菲,基层医院较难承担;3.检测时间较长,至少需要 1.5 小时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家用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成本低,并且操作步骤简洁,可在家检测,检测时间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0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