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0882.5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3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雷冰瑶;梁丽君;蒙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N1/36;A61H39/00;A61N1/04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揪起式 穴位 针灸 装置 | ||
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针灸单元和与针灸单元配合揪起皮肤便于施针的气动系统,针灸单元包括皮肤揪起结构和自动运针结构,皮肤揪起结构包括具有一圆形开口的封闭腔,自动运针结构包括一内壁具有内螺旋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远离圆形开口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表面的内螺旋配合的移动活塞体,移动活塞体将中空筒体内封闭形成活塞腔,在移动活塞体上设置有朝向圆形开口的刺穴针;本发明的气动系统中空气压缩机向储气罐内注入压缩空气时,超出储气罐的气压阀设定气压,多余的气体会排入到缓冲罐内,进而将缓冲罐内的压缩空气挤出进入到中空筒体内驱动移动活塞体边旋转边移动,完成旋转施针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神经科疾病治疗中的针灸理疗,具体的说是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神经疾病治疗时,很多神经科疾病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费用及副作用较大,一般在临床中选用针灸治疗为主。
大量临床与实验证明,针刺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程度,减少梗死体积。针刺还能起到抑制缺血性神经元的凋亡以及提高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作用,同时针灸治疗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神经促通手段,人体穴位周围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及各种感受器分布,针灸治疗能强烈、规律的刺激本体感受器并产生大量神经冲动传入信息,从而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同时,电针灸治疗也可促进受损神经元及神经缺损功能恢复,进一步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
在临床针灸中,一名合格的针灸医师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所以导致各医院神经科的针灸医师严重不足。
在临床试验证明,在治疗特定的神经疾病时,实际临床针灸治疗刺激的穴位和施针手法是基本一致的,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并不需要经验丰富的针灸医师实时监控调整,但是若用针灸学徒进行施针的话,不仅考验学徒的心理素质,而且绝大多数的患者也拒绝学徒施针治疗。基于此,很有必要开发一款能够在一般情况下代替医师施针进行针灸的仪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为提供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该针灸装置能够在治疗神经科部分疾病时,代替针灸医师对患者进行施针,只需要提前由针灸医师设定好参数即可,大大减轻了针灸医师的工作强度,而且经过实验证明,与人工施针相比,两者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针灸单元和与针灸单元配合揪起皮肤便于施针的气动系统,所述针灸单元包括皮肤揪起结构和自动运针结构,其中,所述皮肤揪起结构包括具有一圆形开口的封闭腔,所述自动运针结构包括一内壁具有内螺旋的中空筒体,该中空筒体的轴向与圆形开口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中空筒体远离圆形开口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表面的内螺旋配合的移动活塞体,所述移动活塞体将中空筒体内封闭形成活塞腔,在移动活塞体上设置有朝向圆形开口的刺穴针;
所述气动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预装满空气的储气罐和预装满空气的缓冲罐,其中,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入口通过第一气管与封闭腔内连接,压缩气体出口与储气罐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罐的排气口由气压阀Ⅰ控制,且该气压阀Ⅰ通过第二气管与缓冲罐的进气口连接,缓冲罐的排气口由气压阀Ⅱ控制,且该气压阀Ⅱ通过第三气管与活塞腔连通;在将圆形开口紧贴穴位皮肤时,通过空气压缩机抽取封闭腔内的空气,使穴位皮肤通过圆形开口被揪起进入封闭腔,且抽取的空气依次经过储气罐和缓冲罐的置换和放大后,送入到活塞腔内,从而驱动移动活塞体边旋转边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上的刺穴针旋转刺入吸入封闭腔内的穴位皮肤内完成施针过程。
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封闭腔由半球形支撑架板和设置在其开口处的圆形板围成,所述圆形开口设置在圆形板的中心处,且圆形板从边缘向中心逐渐下凹,其中心最低点与支撑架板的边缘平齐,从而在支撑架板边缘和圆形板边缘之间形成环形卡台,该环形卡台在穴位皮肤被吸入圆形开口内时,形成对于自动运针结构的稳固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0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致变色的透明伞布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圆柱自动装夹抛光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