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0976.2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0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省;钟剑锋;顾叶青;唐宝富;段柳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29/04 | 分类号: | F16L29/04;F16K17/38;F16K31/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新型 接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涉及一种盲插接头,具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安装基座,定义外壳安装基座的一端为尾端,外壳的另一端为头端,所述基座被挡圈卡在外壳的尾部,外壳尾部外侧开设密封槽,密封槽内套接有第一密封圈,外壳头端外侧与安装套间装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弹簧套接在阀芯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基座顶住,活动块外侧与外壳间套设第三密封圈,活动块头端与阀芯间套设有第四密封圈,阀芯朝向外壳头端的一侧开设有活塞腔,活塞腔内滑动安装有活塞,阀芯的头端处螺纹固定安装有端盖,端盖与活塞间设有水平的第二弹簧,活塞与阀芯间套设第五密封圈。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有效解决了接头每次拆下后均要放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盲插接头,具体是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组件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组件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使电子元器件在其允许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很多组件必须采用水冷的方式,将组件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带走。为了实现模块化设计,方便安装和维护,组件大多通过盲插接头的互连方式实现组件和冷却系统的快速互连。当组件模块拆下时,组件内部的流道内会充满冷却液。为了保证组件的安全,防止组件内残留的冷却液在外界环境温度下热胀冷缩形成的热应力破坏组件流道,通常需要将组件内部残留的冷却液全部释放掉。而组件的放液需要有专门的工装,这对于外场来说很不方便。另外放完液的组件和未放液的组件,不做标记的话,很难区分,容易出现组件忘记放液的风险。因此,液冷组件放液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安装基座,定义外壳安装基座的一端为尾端,外壳的另一端为头端,所述基座被挡圈卡在外壳的尾部,外壳尾部外侧开设密封槽,密封槽内套接有第一密封圈,外壳头端外侧与安装套间装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弹簧套接在阀芯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基座顶住,活动块外侧与外壳间套设第三密封圈,活动块头端与阀芯间套设有第四密封圈,阀芯朝向外壳头端的一侧开设有活塞腔,活塞腔内滑动安装有活塞,阀芯的头端处螺纹固定安装有端盖,端盖与活塞间设有水平的第二弹簧,活塞与阀芯间套设第五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套外圈带有螺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密封圈镶嵌在活动块的凹槽内,并随活动块同步运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端盖上开设有孔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弹簧通过端盖和活塞压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五密封圈装于活塞的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芯头部的活塞腔内靠近端盖处的位置开设有泄流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组件流道内冷却液在温度影响下发生体积膨胀时,冷却液通过阀芯头部流道进入活塞右侧活塞腔,挤压活塞,压缩弹簧,冷却液进入阀芯头部腔体内,从而释放压力,有效调节组件流道内冷却液的压力,解决了组件每次拆下后均要放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的剖视图。
图2为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安装时的剖视图。
图4为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对接连通使用时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09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