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病毒组合物及其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1389.5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3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钟祥根;徐尚华;周芳君;黄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捷尔信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1/16 | 分类号: | A01N31/16;A01N33/12;A01N25/06;A01P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44305 | 代理人: | 叶新建 |
地址: | 5234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抗菌 抗病毒 组合 及其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病毒组合物及其处理工艺,处理过的产品表面具有快速持久抗菌、抗病毒功能。同时能耐170℃高温,耐紫外光长时间照射依然保持抗菌抗病毒功能。对皮肤无刺激,对引起感染或病原性革兰式阳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真菌、流感病毒(如H1N1/H3N2等)、酵母及病毒(如甲、乙肝、狂犬病毒、艾滋病毒HTV)等都具有广泛的杀灭及抑制作用。本发明专利所涉及抗菌、抗病毒工艺可广泛适用于纺织品、工程塑胶塑料(ABS/PC/POM/TR90/尼龙/TPE/TPU/硅胶/橡胶)、玻璃、皮革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抗菌、抗病毒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病毒组合物及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带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为了避免磕碰或刮擦对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损伤,通常人们为在显示屏表面贴一层保护膜,为了达到兼顾抗刮伤的效果,还可以在保护膜的表面加设一层加硬层,上述方案很好的解决了显示屏易于划伤的缺点。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电子产品的高使用频率会不可避免的粘附细菌,特别有一些细菌是具有感染致病性的,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电子设备不能清洗,长时间的积累只会使细菌越积越多;另外,电子设备使用时会自发热,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如手机或手表温度较恒定,为细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和环境。
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在保护膜上添加抗菌成分,达到抑菌效果的技术方案。CN103072348A中公开了一种抗菌型的保护膜,其作用组分为在硬化层中添加千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异噻唑啉酮化合物,经过测试,抗菌性能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氏菌抗菌活动值符合JISZ 2801:2010的标准。该方案的缺陷在于异噻唑啉酮化合物的释放速率无法控制,保护膜的抗菌持久时间短。CN202864024U公开了一种防指纹保护膜,其结构中功能膜层为含有银离子材料的防指纹硬化处理层。对本专利所记载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记载的含有银离子材料主要为银盐或者银单质粉末。银盐固载到保护膜中,其释放速率与上一方案中的异噻唑啉酮化合物类似,无法精确控制,因此不能实现持久的抗菌效果,而为了能将含有因粉末的混合液均匀涂布在保护膜的表面且保证涂布量,混合液需要被稀释到一定范围,银粉比重较大,在混合液中分布不均,有些还会出现银粉脱离现象。一般的解决方法为负载到分散性较好的载体上,或者在银粉的表面包覆偶联剂,但是负载后的材料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保护膜的透光率。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喷涂、电镀、浸泡等相关工艺在产品表面增加抗菌化合物或银离子等抗菌离子基团,抗菌效果不能持久,抗菌离子和不稳定化合物容易脱落衰减,有效期短。抗菌工艺不稳定、不环保,使用产品范围有限,比如橡胶等弹性体产品表面很难做抗菌、抗病毒处理。随着全球升温和流感病毒频繁爆发,公众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重视,表面具备抗菌、抗病毒的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以此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接触传播。
为此,急需提供一种完美的抗菌、抗病毒生产工艺,生产更为广泛的,有效的,持久的抗菌、抗病毒产品,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稳定的抗菌抗病毒表面处理工艺,处理过的产品表面具有快速持久抗菌、抗病毒功能。同时能耐170℃高温,耐紫外光长时间照射依然保持抗菌抗病毒功能。对皮肤无刺激,对引起感染或病原性革兰式阳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真菌、流感病毒(如H1N1/H3N2等)、酵母及病毒(如甲、乙肝、狂犬病毒、艾滋病毒HTV)等都具有广泛的杀灭及抑制作用。本发明专利所涉及抗菌、抗病毒工艺可广泛适用于纺织品、工程塑胶塑料(ABS/PC/POM/TR90/尼龙/TPE/TPU/硅胶/橡胶)、玻璃、皮革等。
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病毒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洁产品表面;
(2)在1-20个大气压空间内,利用连续高速离子流激活产品表面分子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捷尔信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捷尔信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1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片印花装置
- 下一篇:一种隐形防盗网安装用十字扣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