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及利用该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1885.0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1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周奇扬;蔡英凤;汪梓豪;王海;李祎承;刘擎超;陈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8;G06T7/2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对抗 网络 模型 利用 车辆 轨迹 预测 方法 | ||
1.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设计生成对抗网络模型;
S2:生成处理数据并将数据输入设计好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
S3:利用输入数据训练生成对抗网络模型;
S4:利用验证数据对步骤S3中训练完成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做验证;如验证结果理想,则可将此网络模型用于车辆轨迹预测,否则继续执行S3直至验证结果理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具体实现包容:所述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包括两个模块,模块一为生成器,包括LSTM编码器、卷积池化层、换道判别层、解码器四部分,用以生成虚拟轨迹;模块二为判别器,包括LSTM编码器和Sigmoid层,用以输出模块一生成的虚拟轨迹为真实轨迹的概率;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利用模块一与模块二相互对抗训练,最终获取与真实轨迹高度相似的预测轨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器的具体设计包括如下:
1)LSTM编码器
LSTM编码器包括两个全连接神经网络和一个循环神经网络LSTM;输入车辆轨迹(x,y),输出代表车辆轨迹隐藏关系的32维上下文向量;
首先将输入通过一个全连接层,将车辆坐标向量转化为32维隐藏向量,再将隐藏向量输入单层LSTM神经元,获取包含前后隐藏向量内在关系的64维上下文向量,最后通过全连接层对上下文向量做降维处理,取得最终32维上下文向量;
2)卷积池化层
卷积池化层包括一个上述1)中所述LSTM编码器与两层卷积神经网络,输入为旁车轨迹矩阵,输出表征周边车辆对主车影响的80维特征向量;
首先将旁车轨迹矩阵每一行分别通过LSTM编码器,获取各旁车的32维特征向量,以主车为中心,以旁车当前帧实际位置为基准将旁车32维特征向量填入13×3的栅格图中,得到一个深度为32的13×3栅格矩阵;
将栅格矩阵通过卷积核为3×3,深度为64的卷积神经网络,再通过卷积核为3×1,深度为16的卷积神经网络,最终将获取的1×5×16特征降维,输出表征周边车辆对主车影响的80维特征;
3)换道判别层
换道判别层包括一个全连接层和一个softmax多分类层;输入为主车轨迹通过LSTM编码器后得到的32维上下文向量,输出主车未来做直行、左换道、右换道三种行为的概率;
将主车轨迹序列通过LSTM编码器后,将获取的主车32维上下文向量输入全连接层,取得包含主车换道隐含信息的三维向量[a1 a2 a3],将三维向量通过softmax多分类层,获取主车未来做直行、左换道、右换道三种行为的概率,Softmax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换道判别层最终输出[a1′ a2′ a3′],其中a1′+a2′+a3′=1且ai′≥0;
4)解码器
解码器包括一个LSTM层和一个全连接层,将上述1)、2)、3)三个结构中的输出结合并解码,最终获得预测轨迹;
解码器用以生成最后的结果,解码器将主车轨迹通过LSTM编码器后生成的32维上下文向量、旁车轨迹通过卷积池化层后生成的80维特征、以及主车上下文向量通过换道判别层后生成的3维行为概率三者通过串联结合为包含主车信息的115维编码信息,解码器将这115维信息通过LSTM层进行解码,并最后通过一个全连接层降维处理,输出预测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18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