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2052.6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4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涛;罗剑新;陈新阳;谢宝燕;徐雷鸣;姜永波;朱瑞;王凯;刘传昌;张国旗;王兵;张乐;闻会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5/06 | 分类号: | B66C1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王少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冷器 起吊 安全 保护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拉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拉力传感器并用于连接吊车的第一挂钩、设置在所述拉力传感器上并用于连接氢冷器的第二挂钩、连接在所述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挂钩之间的缓冲单元、报警单元以及控制所述报警单元启闭的限位开关;所述缓冲单元的伸长量达到预定长度时触发所述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启动所述报警单元发出警报。本发明的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安装在吊车和氢冷器之间,通过报警单元配合拉力传感器和缓冲单元,氢冷器在起吊过程中发生卡住时可发出警报提醒停止行车,起到卡住停顿的保护,提高氢冷器起吊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吊安全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发电机内部通常配备4台垂直安装的氢冷器,每台氢冷器约4-5米高。每年大修都要吊出检修。起吊行车一般是30吨-50吨,氢冷器重2-4吨,一般使用2个5吨吊带。氢冷器在发电机内部,氢冷器的上口、下口因为要安装氢气密封橡胶圈,其尺寸尽可能小保证密封效果,因此与氢冷器加强筋的间隙小,在吊出过程中工作人员很难观察到,如果发生加强筋与上口或下口卡住不动的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吊带拉力将迅速从氢冷器重量上升到30吨-50吨,这非常容易拉断吊带或氢冷器,导致氢冷器从半空中坠落,损坏甚至砸坏发电机或伤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氢冷器起吊安全性的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连接在吊车和氢冷器之间,所述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拉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拉力传感器并用于连接吊车的第一挂钩、设置在所述拉力传感器上并用于连接氢冷器的第二挂钩、连接在所述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挂钩之间的缓冲单元、报警单元以及控制所述报警单元启闭的限位开关;
所述缓冲单元的伸长量达到预定长度时触发所述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启动所述报警单元发出警报。
优选地,所述报警单元为声光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报警单元包括报警壳体、设置在所述报警壳体上的报警灯和报警扬声器、为所述报警灯和报警扬声器供电的电源;所述限位开关对应所述缓冲单元安装在所述报警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缓冲单元为缓冲弹簧。
优选地,所述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拉力传感器通讯连接的显示器。
优选地,所述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拉力传感器和冲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分别伸出所述外壳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报警单元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位移指示单元,所述位移指示单元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连接缓冲单元,随所述缓冲单元伸长相对所述外壳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氢冷器起吊安全保护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将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连接吊车和氢冷器;
S2、吊车启动将所述氢冷器吊起,拉力传感器检测其受到的来自所述氢冷器的拉力;
当所述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挂钩之间的缓冲单元的伸长量达到预定长度时触发所述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启动所述报警单元发出警报。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拉力传感器将其检测到的拉力发送至显示器;
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拉力传感器之间无线通讯连接。
优选地,步骤S2中,通过位移指示单元获得所述缓冲单元的伸长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2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