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固废处理能量转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3566.3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0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宗云;林德生;杨小辉;陈建敏;施和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屿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44;F23G5/46;F22B33/18;F01K11/02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朱海晓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处理 能量 转换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固废处理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热分解室,其上端设有进料口、一级尾气出口,其内腔设有一级热源,其侧壁上设有第一空气进口;燃烧室,设有一级尾气进口、二级尾气出口,其内腔设有二级热源;第一蒸汽发生器,其设有二级尾气进口、三级尾气出口、第一进水口、第一蒸汽出口,其内腔设有第一热交换器;蒸汽能转换装置,与第一蒸汽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本发明通过热分解室低温加热处理,避免二噁英的产生,再通过燃烧室高温燃烧,使尾气焚烧彻底,然后对尾气热交换获得大量蒸汽能,再通过蒸汽能转换装置转换为其它能量利用起来,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固废处理能量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案主要有:热解气化处理法、无害化焚烧、填埋、堆肥等。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垃圾填埋技术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产生较多的温室气体从而加剧温室效应,对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较低。考虑到以上的因素,国际上逐步改变了填埋场的定位,即将其作为垃圾处理终极的方向。也就是说在垃圾经过焚烧、堆肥和其他环保有效的方式处理垃圾过后,留下不能够被处理的部分最后用严格执行的填埋手段来做终极的不可处理物处理。
欧盟在垃圾处理上已经有法律进行明文规定,禁止进行有机垃圾的填埋;而美国则是通过政府干预以及环保部门行政干涉,禁止未经焚烧、堆肥回收处理的原生垃圾进行填埋。在国际上垃圾的填埋已经被逐步禁止,主要发展方向还是以焚烧发电的方式为主。目前焚烧发电的装置设备体积大、成本高,因此目前焚烧填埋是以大量的垃圾转运作为基础,集中整个城市的垃圾再以高效的焚烧方式来处理垃圾并且发电。
现有的分散式固体垃圾焚烧处理装置的缺点和不足有尾气排放二噁英类有害物质含量高、焚烧后固体残留物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低。目前焚烧发电的装置设备体积大、成本高,且采用都是一级高温焚烧处理,而一级高温焚烧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高温燃烧的方式会产生较多二噁英类有毒污染物以及燃烧不充分生成的一氧化物,对环境以及周围的人有害;第二、有机物分解不充分,采用目前市场上的垃圾焚烧装置焚烧后的固体大约为焚烧前的10%的质量,这些残留的固体还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处理;第三、能量利用率低。目前焚烧填埋是以大量的垃圾转运作为基础,集中整个城市的垃圾再以高效的焚烧方式来处理垃圾并且发电。而城镇和农村的垃圾很难以这种方式去集中并且处理,原因在于,农村和城镇的垃圾分布较为分散,大量的转运将会带来难以避免并且危害严重的二次污染,基于这种社会情况,一种可以满足农村城镇要求低成本、相对低处理量、体积占地面积小、焚烧彻底、无或者符合环保规划要求二噁英类有毒污染物排放、减轻量大于90%、能量转换率高的垃圾处理设备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有机固废处理能量转换装置。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机固废处理能量转换装置,包括,
热分解室,其上端设有进料口、一级尾气出口,其内腔设有一级热源,其侧壁上设有第一空气进口,所述一级热源提供热量使热分解室温度为150-300℃;
燃烧室,设有一级尾气进口、二级尾气出口,其内腔设有二级热源,所述二级热源提供热量使燃烧室温度为860-1000℃;
第一蒸汽发生器,其设有二级尾气进口、三级尾气出口、第一进水口、第一蒸汽出口,其内腔设有第一热交换器,二级尾气进口进入的尾气与第一进水口进入的液态水在第一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后分别通过三级尾气出口和第一蒸汽出口离开第一蒸汽发生器;
蒸汽能转换装置,与第一蒸汽出口通过管道连接;
一级尾气出口与一级尾气进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二级尾气出口与二级尾气进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第一蒸汽出口通过蒸汽管道与蒸汽能转换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屿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屿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35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