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的精准下料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4356.6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6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廷;张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麻云伴智能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26 | 分类号: | B65B3/26;B65B39/00;B67D7/02;B67D7/22;B67D7/54;B67D7/78;B01F7/20;G01F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稠固液 混合 调味 精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机械领域,提供了一种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的精准下料系统及方法。首先基于搅拌推进及蠕动下料,搭建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的精准下料系统;然后考虑因调味剂自重、粘稠、搅拌、阀内部压强等因素,求解调料桶出料口压强平衡关系;最终,基于调料桶出料口压强随需求下料量、调味剂余量的自调节,实现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的精准下料过程;该系统及方法可极大简化下料过程、易操作,适用于多种固液混合的流体下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的精准下料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食品的多元化、多样化是满足人们众多口味需求的必然趋势,对食品加工的安全性、效率、口味把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调味剂作为食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其高效高精下料对于保证食品的快速加工、口味把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食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为保证食品卫生、高效加工及精准下料,调味剂的加工及下料逐渐由人工转为机械化、自动化,以此实现大批量高效生产及口味严格把控与统一。然而,对于一些油性固液混合调味剂,如辣椒油、麻油,或者多种调味剂混合产品等等,其同时具备液体流动性及固液混合体粘性的特质,这就对高精下料带来严重困难,极易出现流速不稳、下料不准、堆积、断层、混合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口感、口味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精准下料过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发明了一种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的精准下料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精准下料系统搭建、调料桶出料口平衡关系求解、基于压强与流速匹配的精准调控,最终实现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精准下料过程。该系统及方法可极大简化下料过程、易操作,适用于多种固液混合的流体下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的精准下料系统及方法,首先基于搅拌推进及蠕动下料,搭建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的精准下料系统;然后考虑因调味剂自重、粘稠、搅拌、阀内部压强等因素,求解调料桶出料口压强平衡关系;最终,基于调料桶出料口压强随需求下料量、调味剂余量的自调节,实现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的精准下料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精准下料系统搭建
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精准下料系统主要包括:进料口、调料桶、搅拌器、重力传感器、蠕动阀、止流电机等构成。所述的调料桶上方连接进料口以及盖板,所述的盖板上方设有传动齿轮并通过电机带动所述的搅拌器进行搅拌,所述的调料桶下方布置重力传感器对调味剂重力进行实时监控,为精准下料提供数据参数,通过调料桶出料口(以下简述为出料口)与所述的蠕动阀连接,通过所述的蠕动阀内部压强将调味剂挤压至最终的下料口,同时在下料口处设置所述的止流电机,防止粘稠固液混合调味剂在下料口处残留溢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搅拌器的搅拌叶片为随形结构,根据所述的调料桶的内壁曲率进行加工制造,可在出料口处为调味剂的出料过程提供离心挤压力,便于快速出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料口设计为硬质波纹管结构,防止折弯。
进一步地,所述的蠕动阀的内部压强由蠕动电机控制,通过调味剂自重、粘稠、搅拌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到所需的阀内部压强,并通过蠕动电机控制滚子,产生相应的内部压强,以便于快速、稳定、精准出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料口由软管构成,便于折弯,当下料完成后,由止流电机控制止流弯头,对下料口进行折弯,防止调味剂残留溢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口、盖板、调料桶的底板、搅拌器、出料口、下料口等均为可拆卸设计,便于清洗、方便卫生。
第二步、出料口平衡关系求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麻云伴智能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未经麻云伴智能科技(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4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