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4565.0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良;黄元晨;黄宇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金良 |
主分类号: | E03B3/36 | 分类号: | E03B3/36;E02B7/02;E03F5/10;E02D19/10;E03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灌区 盐渍 进行 改造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中: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海边待改造盐渍地的四周用堵水桩(16)围成一个待改造区域(7),堵水桩(16)至少钻入具有较好透水地层(8)下的粘土层(12)内,在该待改造区域(7)的附近选择地势高且最近的淡水河流作为取水点(1),勘探取水点(1)与待改造区域(7)之间的地层,选择取水点(1)与待改造区域(7)之间地层内均具有较好透水地层(8)作为地下水通道或地下河(14);
(2)、在取水点(1)处建筑一座大坝(2),该大坝(2)将河流在取水点(1)处拦截成河流上游和河流下游;
(3)、在靠近上述大坝(2)的岸边建筑一个蓄水池(3),将河流上游的河水引入蓄水池(3)内,在蓄水池(3)内对河水进行水处理,使之满足回灌水标准;
(4)、在靠近蓄水池(3)的地下水通道或地下河(14)内钻有若干个回灌井(4),上述回灌井(4)至少钻入具有较好透水地层(8)下的粘土层(12)内;
(5)、在蓄水池(3)与待改造区域(7)之间的地下水通道或地下河(14)上,通过相连的堵水桩(16)建筑两排堵水墙(6),回灌井(4)被围在两排堵水墙(6)内,堵水桩(16)至少钻入具有较好透水地层(8)下的粘土层(12)内,上述两排堵水墙(6)通入待改造区域(7);
(6)、在待改造区域(7)内和待改造区域(7)和回灌井(4)之间的两排堵水墙(6)内钻有若干个降水井(5),降水井(5)钻入具有较好透水地层(8)下的粘土层(12)内,用泵通过降水井(5)将地下水通道或地下河中水或待改造区(7)中海水抽干,排入海洋(20);
(7)、将蓄水池(3)内的水引入回灌井(4)内,依靠回灌井(4)和盐渍地待改造区域(7)之间的地势能差的作用下,河水通过具有较好透水地层(8)所形成的地下水通道或地下河(14)回灌到盐渍地待改造区域(7)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5)在待改造区域(7)和两排堵水墙(6)内成排地布置,降水井(5)中的水与在具有较好透水地层(8)中的水连成一个整体,使地面空气与透水地层(8)砂石层的空隙中气体连通,砂石层空隙中空气压力保持为大气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围在待改造区域(7)周围的堵水桩(16)高出海水面2m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靠近海洋(20)的堵水桩(16)用早强海洋性混凝土筑造。在选择海洋性混凝土配合比时,在混凝土内加早强剂和UWB型水下混凝土絮凝剂类外加剂,防止海水冲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较好透水地层(8)为地层中的中砂层、粗砂层、砂砾层、碎石层或人造透水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通道是河水从回灌井(4)靠水地势能差的作用力回灌待改造区(7)而形成的水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河是河水从回灌井(4)靠水天然地下水通道坡度,水本身自重力作用下回灌待改造区(7)而形成的水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江河淡水不用动力自然流入到回灌井内,常年保持回灌井内水面到一定高度,通过回灌井与盐渍地水压力差把淡水自然压入到盐渍地待改造区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下水通道河水一端制作回灌井,回灌井水面接近河水面,大于地下水面,回灌井灌满后,人为增加水头高度,改变地下水的梯度,回灌井下端与地下水通道连接,提高地下水的压力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将海水倒灌区盐渍地进行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盐渍地回灌河水淡水后,使回灌井水面保持设定标高,满足毛细管上升高度,加上植物生长土壤水带厚度,保证地面生态自然生长和城市生活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金良,未经李金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45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妆粉底液生产用搅拌装置
- 下一篇:新型大小鼠断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