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F6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4918.7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3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毅帆;何彦良;沈智伟;王绍安;孙安邦;邵先军;张冠军;周彪;王劭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N30/02;G01N25/6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f base sub | ||
1.一种基于SF6分解产物分析的GIS放电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设置特征产物判断组GA,GA包括C2F6、CF4、CO2和CO四种特征产物;
2)设置特征产物含量变化组GB,GB包括<1、[1,3)、[3,10)、[10,25)和[25,50);
3)设置放电缺陷判断组GC,GC包括尖端放电、沿面放电和火花放电;
4)将GA、GB和GC构成GIS放电故障阈值判断对照表;
5)在运行中的GIS上加入现场故障检测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和精密露点仪,构成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系统;
6)对运行中的GIS进行微氧和微水含量测试;
7)实时抽取GIS内部气体样品,通过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分析气体样品组分含量,将得到的特征产物含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并与GIS放电故障阈值判断对照表进行对比,最终确定GIS内部的放电故障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F6分解产物分析的GIS放电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GIS放电故障指的是尖端放电、沿面放电和火花放电,其中尖端放电和沿面放电在GIS内部为潜伏性故障,火花放电在GIS内部为突发性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F6分解产物分析的GIS放电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现场故障检测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采用华爱GC9760B或朗析LX-3100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F6分解产物分析的GIS放电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微水和微氧含量测试要求指的是检测的GIS内部气体环境应满足DL/T 596-1996标准要求,即运行中GIS的O2含量不超过2000ppm,H2O含量不超过300pp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F6分解产物分析的GIS放电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比例归一化处理指的是将气体样品组分含量GEi与原有SF6气体中的组分含量GPi带入式(1)计算,从而得到归一化处理结果GBi,其中i=1,2,3,4,分别表示C2F6、CF4、CO2、C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F6分解产物分析的GIS放电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确定GIS内部的放电故障类型指的是满足实时检测至少3小时的气体样品结果均符合GIS放电故障阈值判断对照表,从而确定GIS内部的放电故障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F6分解产物分析的GIS放电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构建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系统,对运行中的GIS内部气体特征产物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气体特征产物含量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快速判断GIS内部放电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SF6分解产物分析的GIS放电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判断指的是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系统的工作时间为8~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49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