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压电流保护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5132.7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4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吴栋萁;孙志达;罗华峰;阮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7/2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压 电流 保护 就地 馈线 自动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电流保护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方法。本发明在分支线首端安装断路器,配置瞬时过流保护及重合闸功能,并与变电站出线过流Ⅱ段保护形成时间级差配合;主干线分段开关及联络开关均配置断路器。本发明的故障处理时间短,十秒内可完成主干线永久性故障隔离及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线路上发生瞬时性故障时分段开关无需跳开,与无馈线自动化功能时的处理方式一致,减少了用户停电时间;无需修改变电站出线保护配置及重合闸逻辑,便于实施;分支线故障时不影响主干线正常运行,有效减少了主干线停电次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电压电流保护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配网自动化建设不断推进,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在架空线路故障处理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配网就地型馈线自动化主要存在电压时间型、电压电流时间型、自适应综合型等主要形式,但以上形式的馈线自动化普遍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故障处理时间较长,故障处理时间可达几十秒钟;需要变电站出线开关多次重合闸,目前已标准化的变电站保护难以实现多次重合闸,且多次重合闸对线路冲击较大;将分支线也纳入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处理范围,架空线路分支线较多且故障多发,该种方式下分支线故障将使主干线失电,影响主干线及其他分支线正常运行;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时,未使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线路一次重合闸即已完成故障处理,而使用现有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线路上的分段开关也都需跳开再重合,使故障处理复杂化且增加了故障处理时间。
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影响了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在架空线路故障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电压电流保护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方法,其为配网架空线路故障处理提供一种更加优化的处理手段,在分支线发生故障时不影响主干线正常运行,以有效减少主干线停电次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压电流保护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方法,其在分支线首端安装断路器,配置瞬时过流保护及重合闸功能,并与变电站出线过流Ⅱ段保护形成时间级差配合;主干线分段开关及联络开关均配置断路器。
本发明采用分支线配置过流保护、重合闸及断路器,在分支线发生故障时不影响主干线正常运行,有效减少主干线停电次数。
进一步地,变电站出线开关配置三段式过流保护及一次重合闸功能,缩短过流I段保护范围,电流定值按照线路出口处发生短路故障有灵敏度整定,使第一个分段开关躲过过流I段保护范围,过流II段保护延时设为0.2s以上;
所述的分段开关配置失压过流保护、两次失压保护、有压合闸功能和合闸速断保护;
所述的失压过流保护:在充电状态下检测分段开关三相失压且时间大于200ms则记为失压状态,失压状态下如检测到分段开关任意两相过流则失压过流保护瞬时动作,跳开分段开关;
所述的两次失压保护:在充电状态下检测分段开关三相失压且时间大于200ms则记为一次失压,在检测到两次失压后两次失压保护瞬时动作,跳开分段开关;
所述的有压合闸功能:失压过流保护动作或两次失压保护动作启动有压合闸功能,检测到分段开关一侧有压后延时合闸;
所述的合闸速断保护:在分段开关合闸瞬间短时开放瞬时过流保护功能200ms,合闸速断保护动作将跳开分段开关且闭锁分段开关合闸。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段开关还配置充放电功能和残压闭锁功能;
所述的充放电功能:分段开关处于合位且电压正常延时10s充电完成,分段开关手动分闸、失压过流保护动作或两次失压保护动作后放电;
所述的残压闭锁功能:在分段开关两次失压保护跳闸后启动残压闭锁功能,任一相电压突变量大于额定电压的10%将闭锁有压合闸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5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