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双栅氧高低压CMOS工艺兼容提高器件稳定性的π型栅多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5339.4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9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殷万军;钟怡;刘玉奎;朱坤峰;桂林;梁康弟;裴颖;李光波;谭开州;刘青;钱呈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8238 | 分类号: | H01L21/8238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左倩 |
地址: | 40133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栅氧高 低压 cmos 工艺 兼容 提高 器件 稳定性 多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与双栅氧高低压CMOS工艺兼容提高器件稳定性的π型栅多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衬底(24)上形成N型阱注入区,并在N型阱注入区内形成N型阱(13);在N型阱注入区以外区域形成自对准P型阱区,并内形成自对准P型阱(20);
2)在N型阱注入区内形成P型MOS轻掺杂源漏注入区(12)和P型MOS源漏注入区(17),并分别完成P型MOS轻掺杂源漏和P型MOS源漏的注入;
3)在N型阱注入区和自对准P型阱区部分表面形成n埃米的LOCOS场氧化层(11),在N型阱注入区和自对准P型阱区未被LOCOS场氧化层(11)覆盖的表面区域形成m1埃米的厚栅氧化层;n,m1为自然数;
4)在LOCOS场氧化层(11)的平坦表面淀积多晶层(18);在多晶层(18)表面淀积氧氮介质层(19);在氧氮介质层(19)表面淀积栅多晶层(15);
5)在低压器件有源区域去除m1埃米厚栅氧化层,完成清洗后形成m2埃米的低压MOS薄栅氧化层(14);m2为自然数;
6)在低压MOS薄栅氧化层(14)上利用低压化学汽相沉积法淀积f埃米栅多晶层(15);利用POCL3工艺完成栅多晶层掺杂;f为自然数;
7)利用低压化学汽相沉积法工艺在栅多晶层(15)上淀积g埃米厚度的氮氧介质保护层(23),并采用光刻刻蚀工艺完成栅多晶层(15)曝光刻蚀;g为自然数;
8)对所述刻蚀后的栅多晶层(15)进行热氧化,并完成MOS管轻掺杂源漏注入;
9)完成侧壁保护层(16)复合介质淀积,并完成栅多晶侧壁回刻制作,形成π型栅多晶结构;
10)完成常规CMOS源漏注入工艺,并采用快速退火工艺激活掺杂杂质和消除薄膜应力;
11)采用低压化学汽相沉积法淀积二氧化硅介质层;
12)在上述膜层上,采用PECVD淀积USG低介电系数膜层,改善台阶填充覆盖性能;
13)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完成膜层平坦化加工,并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完成器件接触孔加工;
14)采用钨溅射工艺和钨化学机械平坦化工艺完成器件接触孔填充加工,溅射铝硅铜膜层并完成金属连线刻蚀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双栅氧高低压CMOS工艺兼容提高器件稳定性的π型栅多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OCOS场氧化层(11)未覆盖的区域表面形成屏蔽保护层;在所述LOCOS场氧化层(11)未覆盖的区域形成厚栅氧化层之前,去除所述屏蔽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双栅氧高低压CMOS工艺兼容提高器件稳定性的π型栅多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MOS厚栅氧化层(22)和低压MOS薄栅氧化层(14)形成的步骤为:
1)在阱表面未被LOCOS场氧化层(11)覆盖的区域形成m1埃米厚栅氧化层;
2)在低压器件有源区域去除m1埃米厚栅氧化层,完成清洗后形成m2埃米薄栅氧化层,其余厚度未改变的厚栅氧化层即为高压MOS厚栅氧化层(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双栅氧高低压CMOS工艺兼容提高器件稳定性的π型栅多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MOS厚栅氧化层(22)表面的栅多晶层(15)具有栅多晶层顶层氧氮介质保护层(23);利用后续栅多晶侧壁回刻工艺,完成高压器件的栅多晶π型保护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双栅氧高低压CMOS工艺兼容提高器件稳定性的π型栅多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低压MOS薄栅氧化层(14)表面的栅多晶层(15)具有栅多晶层顶层氧氮介质保护层;利用后续栅多晶侧壁回刻工艺,完成低压器件的栅多晶π型保护结构。
6.基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与双栅氧高低压CMOS工艺兼容提高器件稳定性的π型栅多晶制作方法制作的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24)、N型阱(13)、自对准P型阱(20)、LOCOS场氧化层(11)、低压MOS薄栅氧化层(14)、栅多晶层(15)、P 型MOS轻掺杂源漏注入区(12)、侧壁保护层(16)、P型MOS源漏注入区(17)、多晶层(18)、氧氮介质层(19)、N型MOS源漏注入区(21)、高压MOS厚栅氧化层(22)、栅多晶层顶层氧氮介质保护层(23)、硅/多晶硅-金属层M1间接触孔(25)、硅/多晶硅/场氧-金属层M1层间ILD介质平坦化层(26)、多层金属层间IMD介质平坦化层(27)、第一层金属膜层M1(28)、多层金属层间通孔(29)、顶层金属层M2(30)和栅多晶膜层刻蚀后氧化膜层(31);
所述π型栅多晶结构应用于低压MOS管区域、低VCL多晶电容区域、高压MOS管区域和/或高VCL多晶电容区域;
位于低VCL多晶电容区域和高VCL多晶电容区域下方的膜层为LOCOS场氧化层(11)平坦区域;
位于低压PMOS管区域的N型阱内形成有P型MOS轻掺杂源漏注入区(12)和P型MOS源漏注入区(17);
位于高压NMOS管区域的自对准P型阱(20)内形成有N型MOS源漏注入区(21)和提高耐压的漏工程N型阱区(13);
所述N型阱和自对准P型阱定义的有源区外其他表面覆盖有LOCOS场氧化层(11);
所述N型阱和自对准P型阱位于衬底(24)之上;
位于低压PMOS管区域定义为有源区的表面覆盖有低压MOS薄栅氧化层(14);
位于高压NMOS管区域定义为有源区的表面覆盖有高压MOS厚栅氧化层(22);
所述多晶层(18)表面覆盖有氧氮介质层(19);
所述多晶层(18)通过多晶硅-金属层M1间接触孔(25)与第一层金属膜层M1(28)连通;
所述栅多晶层(15)表面覆盖有栅多晶层顶层氧氮介质保护层(23);
所述栅多晶层(15)通过多晶硅-金属层M1间接触孔(25)与第一层金属膜层M1(28)连通;
所述栅多晶层(15)的侧壁为栅多晶膜层刻蚀后氧化膜层(31);
所述栅多晶膜层刻蚀后 氧化膜层(31)的外侧壁覆盖有侧壁保护层(16);
所述P型MOS源漏注入区(17)通过硅-金属层M1间接触孔(25)与第一层金属膜层M1(28)连通;
所述N型MOS源漏注入区(21)通过硅-金属层M1间接触孔(25)与第一层金属膜层M1(28)连通;
第一层金属膜层M1(28)之下填充有硅/多晶硅/场氧-金属层M1层间ILD介质平坦化层(26);
所述第一层金属膜层M1(28)通过多层金属层间通孔(29)与顶层金属层M2(30)连通;
所述第一层金属膜层M1(28)、顶层金属层M2(30)之间填充有多层金属层间IMD介质平坦化层(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53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危险废物接收自动派车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古筝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