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途医用无纺布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6114.0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0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英伟医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盟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13 | 代理人: | 樊广秋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医用 无纺布 | ||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医用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敷药层、无纺布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弹性袋;所述敷药层、无纺布本体、弹性袋和透气膜之间均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弹性袋的下方设置有透气膜;所述敷药层上设置有敷药,敷药层上间隔均布有一组吸水棉条;所述吸水棉条设置成块状,且吸水棉条的上端与敷药层的上表面齐平,吸水棉条的下端贯穿无纺布本体并与弹性袋接触;所述弹性袋的两侧连接有拉带;本发明通过设有的透气膜和置料槽,能够根据需要包扎处的大小选择放几个敷药片,从而提高透气性和防止液体渗漏造成的污染,同时避免敷药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医用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目前的无纺布使用过程中依旧暴露出一些问题,无纺布使用时过量的液体会沁透无纺布,导致液体渗漏造成污染,针对目前的无纺布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无纺布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无纺布的技术方案,如一项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510373834的一种医用无纺布,包括基质层,所述基质层的上端面设有抗菌层,所述基质层的下端面设有无纺布层,所述基质层和无纺布层之间设有防辐射层,所述无纺布层和防辐射层之间设有阻燃抗静电层,所述基质层上设有X光追踪片,所述X光追踪片编织成凹凸相交的纹理。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发明的医用无纺布,结构简单,具有抗菌性,抗撕拉,吸水效果好,具有抗静电和防辐射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迅速识别;
但是在包扎过程中如果人体受伤的部位处于出血状态,该无纺布不能吸收血液或者液体,导致血液或者液体污染包扎的伤口处,同时外界的雨水或者液体滴在包扎处也会对无纺布进行污染,导致包扎处的隐患;据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用途医用无纺布。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医用无纺布,通过设有的透气膜和置料槽,能够根据需要包扎处的大小选择放几个敷药片,从而提高透气性和防止液体渗漏造成的污染,同时避免敷药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医用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敷药层、无纺布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弹性袋;所述敷药层、无纺布本体、弹性袋和透气膜之间均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弹性袋的下方设置有透气膜;所述敷药层上设置有敷药,敷药层上间隔均布有一组吸水棉条;所述吸水棉条设置成块状,且吸水棉条的上端与敷药层的上表面齐平,吸水棉条的下端贯穿无纺布本体并与弹性袋接触;所述弹性袋的两侧连接有拉带。
工作时,无纺布在使用时经常用作包扎材料,但是在包扎过程中如果人体受伤的部位处于出血状态,一般的无纺布不能吸收血液或者液体,导致血液或者液体污染包扎的伤口处,同时外界的雨水或者液体滴在包扎处也会对无纺布进行污染,导致包扎处的隐患,据此本发明中通过将无纺布采用多层分布,在无纺布的下端设置透气膜,由于透气膜具有较好的透气性的同时能够防水,保证包扎处的透气性好,不会在炎热天气的时候导致包扎处腐烂,同时防水的特性能够将无纺布吸收的血液或者液体进行隔离,避免其渗透造成的污染,且无纺布在使用时将透气膜的一侧朝向外侧,即使下雨天或者水喷洒到无纺布上面,也能够对包扎处进行隔绝,提高了医用无纺布的抗污染性能,并且在顶部设有的敷药层能够将敷药与需要包扎的地方进行固定,增强其实用性,同时设置的吸水棉条,能够在使用的过程渗出的血液或者液体进行吸收,保证包扎处始终处于干燥的状态,提高无纺布的使用性能;而通过设置的弹性袋能够在包扎绕卷时提供一定的缓冲,从而提高包扎的舒适度,通过在包扎的同时能够拉拽两侧的拉带,使得弹性袋变形,从而能够适应人体不同的部位,接触的更加紧密,本发明的无纺布用途广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英伟医疗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英伟医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1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