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压监测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6274.5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3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吕华文;徐刚;张辉;尹希文;王正胜;卢振龙;孙学波;王东攀;王洋;李帅;刘超儒;高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世虹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煤矿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压监测分析系统,包括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分别与煤矿数据中心和远程监测中心通信连接,所述煤矿数据中心位于井上,并与位于井下的若干数据采集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井下矿压监测数据,所述远程监测中心用于远程分析处理。本发明提供的矿压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云平台技术,实现井下矿压监测数据的稳定采集,并能够整合分散的矿压监测数据,实现从煤矿井下到远程监测中心的数据流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压监测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大危害之一,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瞬间释放的弹性变形能会导致颠覆生产设备,破坏支护设施,破坏巷道和工作面、造成人员伤亡;高震级的冲击地压不论发生在那个位置都会对工作面或巷道造成破坏,还往往影响地表建筑物和破坏地面房屋,甚至诱发地震。所以,冲击地压严重破坏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目前,采用矿压仪器对工作面支架压力、煤柱压力、顶板下沉量以及锚杆或锚索压力进行监测是预防冲击地压发生的一种方法,但是目前多数煤矿采用离线的矿压监测系统,该种矿压监测系统由于存在实时性差,监测数据利用率低的特点,对冲击地压的预防作用微乎其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压监测分析系统,其包括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分别与煤矿数据中心和远程监测中心通信连接,所述煤矿数据中心位于井上,并与位于井下的若干数据采集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井下矿压监测数据,所述远程监测中心用于远程分析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数据处理分站以及与所述数据处理分站通信连接的传感器,所述数据处理分站用于人机交互,所述数据处理分站与所述煤矿数据中心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分站包括与所述煤矿数据中心通信连接的监测主站和与所述监测主站通信连接的监测子站,所述监测子站与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监测子站包括工作电源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处理为所述监测主站可利用的信号;所述监测主站设有人机交互设备,所述人机交互设备用于井下查询系统数据和了解数据处理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传感器中继,所述传感器中继与数据处理分站通信连接,所述传感器中继用于扩大所述传感器的通信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用于对工作面支架所受压力进行监测的支架压力传感器、用于对锚杆或者锚索的紧固压力进行监测的锚杆应力传感器、用于对煤帮内的应力进行监测的钻孔应力传感器、用于对顶板下沉量进行监测的围岩移动传感器和用于对巷道变形量及工作面支架位移量进行监测的激光测距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分站和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有存储装置,以保证断网、断电后还可保存采集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分站和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有时钟模块和网络授时模块以保证所采集数据的时间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包括有线传感器和无线传感器以保证数据完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线传感器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的方式与所述数据处理分站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传感器采用电池供电;所述无线传感器采用自组网的方式与所述数据处理分站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