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6292.3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8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戴岩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同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04C29/00;F04C2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石磊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杆 空压机 余热 回收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空压机本体(100)、油气分离器(200)、换热器(300)、空冷机(400)、三通阀(500),本发明公开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结构巧妙,热回收效率高,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背景
空压机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它担负着为所有气动元件,包括各种气动阀门,提供气源的职责。因此它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空压机的种类主要有活塞式、螺杆式。空压机的平均耗能占整个企业的约30%,部分行业的空压机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比例高达70%。从投资成本结构分析,空压机的节能重心在能耗上,针对于电机驱动类型的螺杆式压缩机,能耗可以近似等于电耗。目前对空压机进行节能改造的重点在于加装余热回收装置,但是目前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存在成本高,节能效率低,能源浪费情况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工作效率高,节能减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空压机本体、油气分离器、换热器、空冷机、三通阀;所述空压机本体包括抽气机、空气过滤器、空气进口、空气阀、螺杆箱、冷油进口、油气出口;所述抽气机设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器之前,用于抽气进入空气过滤器中;所述空气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设置于所述螺杆箱上方,所述空气进口中还设置有所述空气阀;所述冷油进口设置于所述螺杆箱的底部;所述油气出口设置于所述螺杆箱的端部;所述油气分离器中含有油气进口、油气阀、油气滤芯、热气出口、热油出口;所述油气进口设置在所述油气分离器中上部的侧壁上,所述油气进口连接所述油气出口;所述油气阀设置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外部的顶端;所述油气阀的下端连接有设置在所述油气分离器内部的油气滤芯;所述热气出口设置在所述油气阀的一侧;所述热油出口设置在所述油气分离器中下部的侧壁上;所述换热器包含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中的热油管路、热气管路、冷媒管路和外置的冷媒箱;所述换热器本体为一整块矩形高导热金属;所述热油管路、热气管路和冷媒管路都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换热器本体中,并各自包含进口和出口;所述热油管路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着所述油气分离器的热油出口,所述热油管路的出口连接着所述空压机本体的冷油进口;所述热气管路的进口连接着所述油气分离器的热气出口,所述热气管路的出口连接着所述空冷机,所述空冷机的出口连接着所述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一个出口连接着用气端,另一个出口连接到所述空压机本体的抽气机上;所述冷媒管路的进口连接着所述冷媒箱,所述冷媒管路的出口连接下游用热设施。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三通阀上还设置有无线控制接收器。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换热器本体的材质选自铜、铝、铝合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换热器本体的材质为纯铜。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媒箱中的冷媒选自冷媒R32或者水。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媒箱中的冷媒为水。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冷油进口前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冷油器。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抽气机工作,将待压缩空气吸入空气过滤器中进行过滤除去杂质,随后从空气进口在空气阀的调节下进入螺杆箱中进行压缩;压缩过程中冷油从冷油进口进口进入螺杆箱中,进行润滑和降温的工作;压缩完成的高温的油气从油气出口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同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同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2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