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废料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6556.5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2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平根;沈利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B29B17/04;B08B3/08;B08B3/02;B08B3/10;C11D1/00;C11D3/20;C11D3/33;C11D3/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废料 回收 方法 | ||
1.一种聚酯废料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酯废料打包运送至清洗场地,对聚酯废料进行拆包粉碎;
S2:对粉碎的聚酯废料进行清洗;
S3:对清洗后的聚酯废料进行干燥;
所述S2步骤中的清洗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2-1:利用浮洗液对粉碎的聚酯废料进行浮洗;
S2-2:对浮洗过后的聚酯废料,利用碱水漂洗液进行加热漂洗;
S2-3:对漂洗过后的聚酯废料进行高压加热冲洗;
所述步骤S2-1在浮洗机进行,所述浮洗机包括浮洗池(1)、清洗辊件(2)、压料件(3)和进液件(4),所述清洗辊件(2)包括第一横排辊(21)和第二横排辊(22),所述第一横排辊(21)和第二横排辊(22)均转动设置在浮洗池(1)的相对竖直侧壁间,所述第一横排辊(21)相互平行且沿水平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横排辊(22)相互平行且沿水平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横排辊(21)位于第二横排辊(22)上方,所述浮洗池(1)内设置有驱动清洗辊件(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3),所述压料件(3)设置在浮洗池(1)的上方且向下压持物料,所述进液件(4)设置在浮洗池(1)的底端且向上排放浮洗液,所述浮洗池(1)的顶端侧壁上连接有排液管(11),所述浮洗池(1)底端设置有排料斗(12),所述排料斗(12)的出料端设置有控制阀(121);
所述压料件(3)包括架设在浮洗池(1)上方的撑架(31)和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在撑架(31)下表面的连板(32)、设置在连板(32)下表面的压持弹簧(33)、设置在压持弹簧(33)底端的压持板(34)以及转动设置在压持板(34)下表面端壁处的导料辊(35),所述撑架(31)上设置有驱动连板(32)滑移的第二驱动装置(321),所述压持板(34)上设置有驱动导料辊(35)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3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废料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的加热温度为71-85℃,加热漂洗时间为1-2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废料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冲洗压力为1200-1400MPA,加热温度为50-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废料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干燥温度为11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废料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的浮洗液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水180-230份,乳化剂PE-101 9-1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2-35份,EDTA二钠15-26份,碳酸二甲酯19-36份,油酸三乙醇胺20-36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酯废料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件(4)包括设置在浮洗池(1)底端的出液喷头(41)和连接在出液喷头(41)进液端的进液管(4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酯废料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11)的出液端设置有回收箱(111),所述回收箱(111)的相对侧壁间设置有循环过滤网(112),所述排液管(11)的出液端位于循环过滤网(112)的上方,所述回收箱(111)上设置有清理组件(1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酯废料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113)包括架设框(1131)、卡板(1132)、卡座(1133)和清洗喷头(1134),所述架设框(1131)外端壁设置在回收箱(111)的内侧壁上,所述循环过滤网(112)的一端侧壁转动设置在架设框(1131)的一内框壁上,所述循环过滤网(112)与架设框(1131)之间设置有转轴(1135),所述卡座(1133)设置在循环过滤网(112)远离转轴(1135)的端壁上,所述卡座(1133)远离循环过滤网(112)内部的一侧侧壁凹陷设置有卡槽(1136),所述卡板(1132)滑移设置在架设框(1131)的框壁上;当所述循环过滤网(112)转动至水平时,所述循环过滤网(112)覆盖架设框(1131)的内框框口,所述卡板(1132)与卡槽(1136)插接;所述清洗喷头(1134)设置在架设框(1131)远离转轴(1135)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5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