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及细胞密度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6576.2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毛淦明;刘晓庆;顾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健呈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24 | 分类号: | G01N9/24;G01N21/3577;G01N21/359;G01N21/51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晓斌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入 细胞 密度 传感器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1)、红外发射装置(2)、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和控制器,所述安装筒(1)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10),所述安装筒(1)的两端被密封,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均安装在所述安装筒(1)内,并分别位于所述凹槽(10)的两侧,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相对分布,所述凹槽(10)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对应的透光区域(11),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发出近红外光;
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用于发射近红外光,所述近红外光穿过细胞悬液传输至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
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用于将接收的近红外光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后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处理所述第一电信号,获得所述细胞悬液的细胞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域(11)包括第一透光区域(111),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包括红外灯珠(21)和遮光筒(22),所述红外灯珠(21)安装在所述遮光筒(22)内,所述遮光筒(22)的一端固定,所述遮光筒(22)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筒(1)抵接,所述红外灯珠(21)发出的近红外光通过所述遮光筒(22)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111)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筒(22)上开设有透光口(23),所述透光口(2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红外接收装置(4),所述第二红外接收装置(4)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红外接收装置(4)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发出的近红外光,并将所述近红外光转换为第二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信号确定所述近红外光的光强,并根据所述光强控制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发射近红外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路板(5),所述第一电路板(5)与所述遮光筒(22)远离所述第一透光区域(111)的一端抵接,所述红外灯珠(21)通过控制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红外灯珠(21)和所述控制电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RC并联电路、第一等效电阻、第二等效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等效电容,所述第一MOS管为N沟道耗尽型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RC并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MOS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为N沟道耗尽型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9V直流电源电连接,还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MOS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红外灯珠(2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红外灯珠(21)的正极与9V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红外灯珠(21)并联,所述红外灯珠(21)的负极还通过所述第一等效电阻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二等效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处理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模数转换处理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健呈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国健呈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5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