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潜伏期传染病区域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6993.7 | 申请日: | 202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3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昌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吱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80 | 分类号: | G16H50/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潜伏期 传染病 区域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潜伏期传染病区域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一个时间段内,行政区划范围内的传染病患者的数据;2)确定步骤1)中传染病患者的手机号码,根据传染病患者的手机经过的手机基站,划定传染病患者的活动区域,以传染病患者的活动区域为预测预警区域,以行政区划范围内除去传染病患者的活动区域的其他区域为安全区;3)建立传染病区域预警模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建立传染病区域预警模型,在行政区划内对传染病进行传染患者人数预测,为下一步的防疫和治疗的人力物力的分配提供较准确的数据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潜伏期传染病区域预警方法,属于传染病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范围的传染病疫情频繁爆发,2003年的SARS、2005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以及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其造成的后果,除了直接人员伤亡和巨额医疗费用外,对经济的间接影响、对民众心理和社会安定的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
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下,人类与万物息息相关,各类传染病不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也会通过牲畜、禽类传染到人群中,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传染病发病率不断地增长,种类越来越复杂,于是,提前预知疾病的爆发至关重要,致使其成为保障我们的健康生活的一个必备技能,在疾病到来前做好防护措施,减弱疾病的传播速率,及时的控制疫情的发展,为大家创建一个健康,安全的胜过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潜伏期传染病区域预警方法,通过建立传染病区域预警模型,在行政区划内对传染病进行传染患者人数预测,为下一步的防疫和治疗的人力物力的分配提供较准确的数据依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潜伏期传染病区域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一个时间段内,行政区划范围内的传染病患者的数据;
2)确定步骤1)中传染病患者的手机号码,根据传染病患者的手机经过的手机基站,划定传染病患者的活动区域,以传染病患者的活动区域为预测预警区域,以行政区划范围内除去传染病患者的活动区域的其他区域为安全区;
3)建立传染病区域预警模型;
4)收集上一时间段内,步骤2)划定的活动区域内的传染病患者的传染数据,根据传染数据优化步骤3)建立的传染病区域预警模型;
5)通过步骤4)优化后的传染病区域预警模型对步骤2)划定的活动区域内的传染病患者数量进行预测预警。
优化的,上述基于大数据的潜伏期传染病区域预警方法,步骤3)中,建立的传染病区域预警模型为:其中Yt+Δt为下一时间段内传染病患者数量的预测值;Yt为当前传染病患者数量的统计值;f为预测变量;g 为传染系数,代表一个病例随时间变化的传染人数;τ为预测周期的间隔时长;为在时刻t与第n个传染病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数量。
优化的,上述基于大数据的潜伏期传染病区域预警方法,在步骤4)中,将f设定为:
将g设定为:
g=α1 sin(t+τ)+α2 cos(t+τ);则Yt+Δt为:
其中βn=1+mn,mn为与第n个传染病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中被传染人数的比例;α1为t 时刻的上一个时间段内传染病的实际传染系数,α2为t+Δt时刻的传染病的预测传染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吱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吱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9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