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分体旋转的导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7829.8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3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杰;陈庆杰;高沙沙;赵元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F25/12 | 分类号: | F28F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体 旋转 装置 | ||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分体旋转的导风装置,包括导风模块组及其执行机构,导风模块组由不同形状的分体导风模块和射流间隙组成,各分体导风模块在宽度方向上依次沿直线竖直排列,射流间隙为相邻分体导风模块之间可使环境风通过并形成射流的间隙,分体导风模块设有旋转轴。该导风装置可布置于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或直接空冷塔三角形换热器外侧,可根据环境风风向、风速的变化,由执行机构控制对应导风模块组中的分体导风模块旋转一定角度,在对前一个冷却三角单元导风的同时,通过分体导风的模块射流间隙射流消除其背风侧旋涡,减小对后一个冷却三角单元的不利影响,改善与该导风装置相邻的两个冷却三角单元的空气流场结构,提高空冷塔的冷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核电站自然通风冷却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分体旋转的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热电厂自然通风冷却系统借助空冷塔的自然对流作用抽吸环境风,通过三角形换热器实现对循环水的冷却。三角形换热器由若干冷却三角构成,冷却三角单元是空冷系统的核心传热单元,其气侧的流场分布特性直接影响空冷塔系统的冷却特性和防冻特性。环境风是影响冷却三角单元换热效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侧风面扇段的冷却三角单元,环境风以一定角度通过百叶窗进入冷却三角单元,导致冷却三角单元两侧冷却柱迎面风速和通风量存在较大差异,还有可能在冷却三角单元内部形成旋涡并导致热风回流,不仅会极大地降低冷却三角单元的冷却能力,在冬季严寒天气也极易导致冷却管束冻结,影响空冷系统的安全运行。
中国申请专利,申请号:201610252226.X,公开了一种用于间接空冷机组空冷塔的空气导流装置,其装置由若干片导流板组成,导流板环绕排列在空冷塔外部,与空冷散热器等高;导流板组与空冷塔底部散热器外缘切线成一定角度且该角度可随环境风向变化而变化。该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环境风对空冷塔热力性能的影响,但空冷塔周围不同区域风向不同,其仅根据整体环境风向调整各导风板的旋转角度,无法对空冷塔不同区域的导风板进行单独控制,且导风板背风侧易形成较大的气流漩涡,对其背风侧的空气流场产生不利影响;本发明可以实现根据导风装置所处区域的环境风速和风向使导风模块组内各分体导风模块旋转一定角度,在导风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各分体导风模块之间的间隙形成射流,消除其背风侧漩涡,从而有效改善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或自然通风直接空冷塔周围及三角形换热器内部的空气流场结构,提高空冷塔的冷却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在技术尚存在的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或自然通风直接空冷塔导风设施不能适应环境风风向风、速变化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分体旋转的导风装置,依据导风装置所处区域环境风的风速、风向,由执行机构带动导风模块组内各分体导风模块旋转,借助不同形状的分体导风模块的导流和引流作用,在实现对前一个冷却三角单元导风的同时,通过分体导风模块与空冷塔之间、各分体导风模块之间的间隙形成射流消除分体导风模块背风侧旋涡,减小对后一个冷却三角单元的不利影响,从而有效改善空冷塔内外空气流场结构,提高空冷塔的冷却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分体旋转的导风装置,包括导风模块组及其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模块组由分体导风模块、射流间隙组成;所述分体导风模块在宽度方向上依次沿直线竖直排列;所述射流间隙,为相邻分体导风模块在宽度方向上可使环境风通过并形成射流的间隙;所述导风模块组中分体导风模块数为m,m=2,3,4,5,6;所述分体导风模块为弧形、S形、Z形或平板形结构;所述分体导风模块均设有旋转轴;所述同一导风模块组中各分体导风模块,由同一执行机构控制绕其旋转轴旋转;所述执行机构与导风模块组一一对应。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体旋转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模块组组数为n,n=1,2,3,4,5,6。所述多个分体导风模块由设有通风孔的平板或波纹板或加肋板制成,通风孔孔径沿分体导风模块宽度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各分体导风模块之间间隙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未经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7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井下螺旋式水力机械扩孔装置
- 下一篇: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