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混料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9199.8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9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顾新荣;李剑平;邓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二元(苏州)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B01F7/18;B01F13/10;B01F15/00;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混料罐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效混料罐,包括罐体机构以及设置于罐体机构内部、用于完成对罐体机构内部原料混合搅拌的搅拌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罐体机构外侧、与搅拌机构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搅拌机构运作的驱动机构,以及环绕设置于罐体机构外周侧、用于向罐体机构内部供热、辅助实现罐体机构内部原料混合的加热机构。本发明整体结构清晰直观,各部分间的机械连接关系优异,在显著提升混合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设备整体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料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合于日化行业内使用的高效混料罐,属于日化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料罐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混料设备,通常用于工业生产原料的搅拌混合,在涂料、医药、建材、化工、颜料、树脂等行业内均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一般而言,根据应用场景和待加工产品的不同,混料罐在其结构和选材方面也有着些许的差别。常见的混料罐大多由罐体以及设置于罐体内部的搅拌机构组成,在其使用过程中,操作者直接将多种原料倒入罐体内,然后通过驱动搅拌机构直接带动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在这样的加工方式中,由于多种原料在投入罐体内部时是完全处于分离状态的且整个混料过程完全依赖于搅拌机构的运作,因此这类现有设备可以实现原材料的搅匀,但是其所花费的搅拌时间较长,混合效率偏低。
此外,对于日化行业而言,混料加工过程往往处于生产的下游环节、搅拌过程结束后就已经在实质上完成了对产品的加工,因此混料加工的效果、混合效率将直接决定着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目前日化行业中所使用的混料设备,普遍存在着搅拌效率低、混合效果不均匀、原料残留较多等方面的问题。
正因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上述不足,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更高搅拌效率的、能够更好的适用于日化行业中的混料罐,也就成为了目前行业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合于日化行业内使用的高效混料罐,具体如下。
一种高效混料罐,包括罐体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罐体机构内部、用于完成对所述罐体机构内部原料混合搅拌的搅拌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机构外侧、与所述搅拌机构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搅拌机构运作的驱动机构,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罐体机构外周侧、用于向所述罐体机构内部供热、辅助实现所述罐体机构内部原料混合的加热机构;
所述罐体机构包括一个内层罐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层罐体外周侧的外层罐体,所述内层罐体与所述外层罐体二者同轴设置且二者间存在间隙,所述加热机构埋设于所述内层罐体与所述外层罐体二者间的间隙内。
优选地,所述内层罐体由罐体主体、罐体顶盖以及罐体底托三部分拼接组成、三者间匹配对应,所述罐体主体呈圆筒状结构,所述罐体顶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主体的上端、所述罐体底托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主体的下端;
在所述罐体主体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外接吊装设备的工装吊耳;
在所述罐体顶盖的周圈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固态原料进料的固体进料口以及用于液态原料进料的液体进料口,在所述固体进料口处还固定设置有可开闭的入口阀门;
在所述罐体底托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与所述内层罐体二者同轴设置,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用于搅拌后成品出料的出料口;
所述液体进料口及所述出料口均通过管路连接头与外部设备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罐体底托整体呈下凹结构、由四周向中心方向倾斜,倾斜角度为2°~10°。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一根中心搅拌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搅拌杆外周侧的外围搅拌框架,所述中心搅拌杆与所述外围搅拌框架二者同轴设置且二者的中心轴与所述内层罐体的中心轴相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二元(苏州)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二元(苏州)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91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