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9322.6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牛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4 | 分类号: | E04B5/14;E04B1/21;E04C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5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凝土 框架结构 装配 连接 方法 |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连接方法。在柱、梁、板各构件汇交点近端设置连接点,连接点采用榫卯连接构造。为了增强连接的强度和整体性,可改变榫卯咬合型式以及在榫卯接缝内灌浆、灌胶等;或在连接节点处附加螺栓;或在接缝处构件表面粘钢带、粘碳纤维等。采用螺栓增强连接强度和整体性时,构件连接端头须埋置金属榫卯连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柱、梁、板构件分解制作及装配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中,构件的连接方式有以下五种:1、钢筋套筒灌浆,2、浆锚搭接连接,3、后浇混凝土连接,4、螺栓连接,5、焊接连接。这些连接方式其共同点都是在构件的汇交处分解制作构件并进行连接,连接思路或者预留钢筋接头,然后以锚接及后浇的方式进行;或者在构件端口埋置钢制接头件,采用螺栓和焊接工艺进行连接。这些连接方法工艺比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连接效率低,连接效果亦不尽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复杂、操作难度较大、连接效率低等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方式,它采用榫卯连接构造,且将连接节点移至构件汇交节点以外进行,其具有连接操作简单,连接效率高,连接质量好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柱、梁等各构件汇交点近端分解各构件,设置连接点,连接点采用榫卯连接构造。构件承载端与搭载端榫头、榫槽设置视设计计算而定。承载端设置为榫头方便安装时清理结合面上的尘渣,承载端设置为榫槽则受力更为合理,对接缝的处置亦更方便。榫头、榫槽亦可混合设置。
为了增强连接的强度和整体性,可改变榫卯咬合型式以及在榫卯接缝内灌浆、灌胶等;或在连接节点处附加螺栓;或在接缝处构件表面粘钢带、粘碳纤维等。
采用螺栓增强连接强度和整体性时,构件连接端头须埋置金属连接头。为了保证安装施工中结构的稳定与施工安全,柱子必须采取增强连接强度和整体性的措施,从安装效率考虑,应首选螺栓增强方式。
构件接口接触面可采用垫胶垫法充当“座浆”(接口采用胶粘法除外),以密合接触面缝隙,并消减构件不均匀接触所产生的应力集中。对于柱子,垫胶垫还可通过螺栓紧固度的调整,对柱身垂直度的校正起微调作用。
楼板接缝的防水可采用打密封胶等方法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避开了构件的汇交点设置连接点,连接工艺简单化,连接点采用榫卯构造,减少了结构装配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连接效率,保证了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框架结构柱、梁、板基本构件分解图
图2是柱、梁、板装配连接实例图
图3是柱子连接节点螺栓增强构造详图
图中1.柱,2.梁,3.板,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首先安装柱(1),并如图3所示,用螺栓(4)紧固上下两段柱身。一个开间或一跨柱子安装完成后,安装梁(2),最后安装楼板(3)。依此顺序,逐跨安装,渐次完成楼层结构装配施工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93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