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钢管混凝土束结构的半爬升式防护外架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9371.X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曰川;张黎;曹维存;周玮;乔海洋;夏忠安;杨朋辉;王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彬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钢管 混凝土 结构 爬升 防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钢管混凝土束结构的半爬升式防护外架的施工方法,包括防护外架、竖直导轨和承重连接件,竖直导轨与防护外架固定,承重连接件两端分别与H型钢梁和竖直导轨卡接。本发明通过承重连接件与竖直导轨和H型钢梁卡接,便于快速安装防护外架,并且在提升防护外架时,防护外架以与H型钢梁快拆快固定,提高安装效率和提升效率;通过承重连接件卡住H型钢梁的整个下翼缘,将防护外架的载荷传递至钢结构上,更安全可靠,且不影响楼板施工;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承重连接件,与钢管束结构的其中两层H型钢梁连接,提升防护外架时,只需将下面一层的承重连接件拆解后安装至上面一层的H型钢梁上,提高了提升效率,从而节省了施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钢管混凝土束结构的半爬升式防护外架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束组合结构由标准化、模数化的钢管连接在一起形成钢管束,内部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具有排列有序、美观易施工、抗震安全的优势。钢管混凝土束组合结构体系,通常是由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桁架楼承板相结合形成钢管混凝土束组合结构体系,其中剪力墙体单节构件高度9米,即单节为三层高度。剪力墙体施工时为一次三层,H型钢梁随墙体同时安装,楼板则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对应的三层H型钢梁、三层楼板和三层临边洞口。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及H型钢梁安装过程中有钢结构自身的防护体系,但其楼板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临边及作业安全隐患,需要设置防护架。但传统的型钢悬挑架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该结构体系中安装存在困难,同时安装速度无法满足其施工需求,而且成本高,架体等材料投入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钢管混凝土束结构的半爬升式防护外架的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管混凝土束结构的防护外架设置困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钢管混凝土束结构的半爬升式防护外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防护外架
根据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之间的临边洞口尺寸及外延结构的形状,制作外
防护架,防护外架包括内立杆和外立杆,内立杆和外立杆上分别连接有横杆,内立杆和外立杆之间设有三角架,并在三角架上固定有脚手板,外立杆上设有防护网;
B、制作连接防护外架与钢管混凝土束组合结构的附着紧固组件
与所述防护外架配合设有附着紧固组件,所述附着紧固组件包括竖直导轨
和承重连接件,所述竖直导轨包括两根竖向且平行的长杆和连接在两根长杆之间的若干短杆;竖直导轨制作完毕后,将竖直导轨连接在步骤A中所述的防护外架上且靠近钢管混凝土束组合结构的一侧;所述承重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卡接座和第二卡接座,所述第一卡接座的一端与第二卡接座配合用于与H型钢梁卡接、另一端用于与短杆卡接;
C、安装防护外架
安装防护外架时,先在三层H型钢梁的下面两层H型钢梁上分别安装步骤
B中所述的承重连接件,然后将步骤A中所述的防护外架吊装后,将防护外架通过竖直导轨上的短杆与安装在H型钢梁上的承重连接件卡接, 留置最上面一层H型钢梁不安装承重连接件,便于在最下层楼板作业完毕后,拆开竖直导轨与承重连接件的连接,将竖直导轨和防护外架整体往上提升一层,再将最下层H型钢梁上的承重连接件拆除后安装至最上面一层H型钢梁上,然后再将防护外架通过竖直导轨与承重连接件连接牢固后,进行二层楼板作业。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的防护外架的高度设置为3.5~5.5m,用于防护一层半的钢管混凝土束组合结构,且防护外架上设有三层脚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93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