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连接模块及其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9406.X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林贤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7 | 分类号: | H01R12/77;H01R12/79;H01R13/02;H01R13/502;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郑裕涵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连接 模块 及其 连接器 | ||
本发明为一种光源连接模块及其连接器,应用在发光单元。光源连接模块包含一盖体、一柔性扁平电缆与一第一连接单元。柔性扁平电缆包含导体。导体能够传递一讯号给发光单元。导体选择性形成一接触电极,以能够让导体通过接触电极将讯号传递给发光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含一基板、一电极与一扣合件。基板设置柔性扁平电缆。基板的二侧设置扣合件,且电极设置在基板。其中,电极的一端能够连接发光单元和电极的另一端连接接触电极的一端或电极的另一端直接的连接导体。其中,盖体结合第一连接单元以包覆柔性扁平电缆具有接触电极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发光源的光源连接模块及其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上,液晶显示屏的组成中,除了液晶层之外,主要的是发光层(或称背光板)。液晶层需要通过发光层才能显示画面。
现有技术的背光层是由多组的发光二极管模块所构成,这些发光二极管分布在液晶层下,通过发光二极管产生的面光源而作用于液晶层。
多组的发光二极管模块之间,是通过扁平电缆进行连接,由于液晶显示屏有不同的尺寸,发光二极管模块需要根据尺寸而进行客制化的设计,因而对于电路布局设计有其限制;再者,若发光二极管模块有损坏时,必需整组替换,不仅花费高且更换不易。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光源连接模块及其连接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源连接模块,应用在一发光单元,可以在软性扁平线缆的任意位置轻易的布建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根据上述光源连接模块,可通过无限制的串接的方式适用在不同大小尺寸的发光单元。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根据上述光源连接模块,盖体为可拆式,便于组装与维修。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根据上述光源连接模块,连接单元可以设置在软性扁平线缆的末端处、接续处与外接处,接续处的末端为末端处和外接处供连接外部的控制单元、电力单元或是另一连接单元。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可以连接单边或双边的发光单元或是连接外部的控制单元、电力单元或是另一连接单元。
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连接模块,应用在发光单元。光源连接模块包含一盖体、一柔性扁平电缆与一第一连接单元。柔性扁平电缆包含导体。导体能够传递一讯号给发光单元。其中,导体选择性形成一接触电极,以能够让导体通过接触电极将讯号传递给发光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含一基板、一电极与一扣合件。基板设置柔性扁平电缆。基板的二侧设置扣合件,且电极设置在基板。其中,电极的一端能够连接发光单元和电极的另一端连接接触电极的一端或电极的另一端直接的连接导体。其中,盖体结合第一连接单元以包覆柔性扁平电缆具有接触电极的一部分。
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应用在发光单元与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包含一盖体与第一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含基板、电极与扣合件。基板能够设置柔性扁平电缆。基板的二侧设置扣合件且电极设置在基板。其中,电极的一端能够连接发光单元和电极的另一端连接接触电极的一端或电极的另一端直接的连接导体。其中,盖体结合第一连接单元以更包覆柔性扁平电缆具有接触电极的一部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光源连接模块提供不同的连接单元,可以适用在不同长度的柔性扁平电缆,进而可以依照尺寸的变化进行背光模块的设计。又,本发明的连接器提供柔性扁平电缆与发光单元(例如发光二极管模块)的模块化桥接而能够轻易的配置与维修。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连接模块的配置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图1的第一光源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9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包括半导体结构的晶体管和制造晶体管的方法
- 下一篇:车身接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