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合一电力电子补偿变电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9907.8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6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卿;武慧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2 | 分类号: | H02J3/12;H02J3/28;H02J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合一 电力 电子 补偿 变电站 | ||
1.一种三合一电力电子补偿变电站,包括三相相线和中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相线与中性线输入输出端之间串并接一个电压补偿模块(1),即所述电压补偿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三相相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入端,输出端连接三相相线输出端,所述电压补偿模块(1)用于补偿输电线路跌落的电压,改善电压质量使得线路末端电压符合电网供电标准;
所述三相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并接一个电能质量补偿模块(2),所述电能质量补偿模块(2)用于实现线路电流的综合补偿,包括:无功补偿、谐波补偿以及三相不平衡补偿,全面提升输电线路的电能传输质量;
所述三相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并接一个储能电源模块(3),所述储能电源模块(3)用于实现电网的负荷峰谷调节,以及为所述电压补偿模块(1)、所述电能质量补偿模块(2)提供其补偿所需能量来源;
所述电力电子补偿变电站能量管理模块(4)与所述电压补偿模块(1)、所述电能质量补偿模块(2)、所述储能电源模块(3)以及所述传感检测模块(5)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传感检测模块(5)获取的输电线路的三相电压电流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综合决策生成各个子模块的控制参考指令(设定值)输出至相应的子模块控制器单元,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所述三合一电力电子补偿变电站内部能量流动的统一管理;
所述传感检测模块(5)用于获取输电线路的信息并将其分别输出至所述电压补偿模块(1)、所述电能质量补偿模块(2)、所述储能电源模块(3)以及所述电力电子补偿变电站能量管理模块(4),为其提供输电线路运行的三相电压电流反馈信息;
所述电压补偿模块(1)、所述电能质量补偿模块(2)以及所述储能电源模块(3)共同并联至所述公共直流母线(6)上,所述公共直流母线(6)用于实现所述三合一电力电子补偿变电站内部的能量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合一电力电子补偿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补偿模块(1),包括:取电单元(11)、补偿变压器(12)、交流调压变换器(13)、逆变器(14)和调压控制单元(15),其中,所述取电单元(11)采用隔离变压器,所述隔离变压器一次侧绕组并联于三相相线与中性线之间,二次侧绕组经开关器件与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相连,用于从电网获取电压补偿过程所需的能量来源;
所述逆变器(14)的直流侧输入端与所述公共直流母线(6)相连,用于从所述公共直流母线(6)上获取电压补偿过程所需的能量来源;
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的交流侧输入端与所述取电单元(11)的输出端及所述逆变器(14)的交流侧输出端相连,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的交流侧输出端与所述补偿变压器(12)的一次侧绕组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调压控制单元(15)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功率变换,在线路需要电压补偿时产生所需的补偿电压输出至补偿变压器(12)的一次侧绕组,实现线路相应的电压补偿;
所述补偿变压器(12)的二次侧绕组串联在三相相线线路中,用于将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输出的补偿电压耦合至输电线路中;
所述调压控制单元(15)的输出端与所述取电单元(11)、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以及所述逆变器(14)连接,所述调压控制单元(15)的输入端接收所述电力电子补偿变电站能量管理模块(4)输出的控制给定指令以及所述传感检测模块(5)输出的三相电压信息,用于根据上述信息,确定所述电压补偿模块的工作状态、能量来源以及控制策略,当线路需要电压补偿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取电单元(11)中开关器件的通断以及所述逆变器(14)中开关器件的通断从而确定能量供给来源,生成第二控制指令输出给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控制其内部相应开关器件的通断,从而产生相应的补偿电压,在线路无需电压补偿时,控制相应器件关断,不产生补偿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99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