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抵消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高点的冲压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0392.3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2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锋;王力;刘强;李晶影;邹铁东;李祖光;苏广川;王昊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张晶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抵消 冲压 棱线 附近 波浪 高点 模具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抵消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高点的冲压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上模压料型面、模具下模凸模型面、下模型面调整块;下模凸模型面上设置下模型面调整块,在上模压料型面中对应下模型面调整块型面位置设置模具上模压料型面的空开型面,且反成型圆角型面同时空开,使得有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高点的冲压件投入模具后,冲压件自动落入下模凸模型面理论位置A,通过上下模合模,实现对冲压件棱线外侧平面的下表面向上顶的工作过程;本发明有利于减少调试修改工作量,避免补焊修改引起的模具型面数据不合格,解决了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由于拉延成型聚料产生波浪、经过修边波浪分散、整形二次聚料恶化、产生的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高点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冲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型面高度的冲压模具结构,尤其是一种不需要补焊调整的冲压模具型面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冲压生产过程中,单品种冲压件全序模具中,棱线附近无工序工作的模具出件后棱线附近型面波浪无法优化,如图1所示,图中01模具下模凸模型面方框标注1的区域为模具中对应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区域,如图2所示,图中02模具上模压料型面方框标注2的区域为上模压料型面中棱线外侧平面,如图3所示,图中方框标注3的区域为上模压料型面符形区域,如图4所示棱线附近型面有波浪高点的冲压件投入无工序工作的模具后,冲压件自动落入无工序工作的A下模凸模型面理论位置,图中标注4的位置为下模凸模型面中棱线外侧型面整体结构,图中标注R2的位置为下模型面反成型圆角根部圆弧型面为产品设计尺寸,图中标注∠1的位置为下模凸模型面角度为产品设计角度,图中标注的Z1的位置上模压料型面的符形型面竖直方向最低点为H0,图中标注的R1的位置为上模压料型面反成型圆角圆弧型面圆角顶点位置C0,图中标注5的位置为完成工序件无工艺变形区域,图中标注6的位置为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高点无法优化,影响冲压件表面质量,造成不必要的返修及废品。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高点产生的位置主要集中在棱线附近位置,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板料在拉延成型过程中无法消除的聚料趋势,在修边工序法兰边修边工作过程中棱线附近型面出现应力释放,导致棱线附近型面波浪产生扩散恶化,在整形工序棱线整形工作过程中棱线附近型面出现二次聚料变化,造成棱线附近型面波浪产生二次聚料的波浪高点,在无工序工作的工序棱线附近区域无工作内容,致使棱线附近型面不产生变化,棱线附近型面表面波浪高点从而残留在冲压件表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抵消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高点的冲压模具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抵消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高点的冲压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上模压料型面02、模具下模凸模型面01、下模型面调整块03;
下模凸模型面01上设置下模型面调整块03,在上模压料型面02中对应下模型面调整块03型面位置设置模具上模压料型面的空开型面04,且反成型圆角型面同时空开,使得有冲压件棱线附近型面波浪高点的冲压件投入模具后,冲压件自动落入下模凸模型面理论位置A,通过上下模合模,实现对冲压件棱线外侧平面的下表面向上顶的工作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型面调整块03竖直设置,通过安装螺钉7及安装销钉8固定在模具下模凸模型面01棱线外侧的安装基面9上;
下模型面调整块03上表面为数控加工完成的模具标准型面M,即靠近冲压件棱线外侧平面的表面,为下模型面调整块的工作面,包括下模型面调整块的上表面平面Z3与下模型面调整块圆弧型面R4。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压料型面02中冲压件棱线外侧平面对应区域的压料空开型面宽度B1根据冲压件棱线外侧的型面宽度确定,上模压料型面中空开型面水平方向左侧过度接点10至上模压料型面中空开型面水平方向右侧过度接点11间的压料空开型面长度L1=L2+20mm,其中:L2为下模型面调整块沿水平方向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03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