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0502.6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6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莫秀梅;谢宪瑞;张文彩;郭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1H4/28;D01D5/00;A61L24/06;A61L24/10;A61L24/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马晓敏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海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制纺丝液;S2:将所述纺丝液转移至静电纺纱机的两个注射器中,两个所述注射器分别与两个对喷纺丝头相连,启动所述静电纺纱机进行静电纺丝,对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分别施加正负电场,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均将所述纺丝液喷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之间的旋转漏斗,在所述旋转漏斗上得到医用海绵。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医用海绵能够保持纳米形貌和长纤维结构,能够增加与血细胞以及受损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该医用海绵对组织缺损、深度创伤和大面积弥漫性出血的止血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可控出血是造成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不可控出血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所有创伤性死亡的30%以上,其中超过一半的不可控出血发生在实施紧急治疗之前。另外,重大创伤往往会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缺损,止血以及缺损组织的填充干预对具有重大创伤者的生存和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开发能够快速止血和进行填充的支架对于急诊创伤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止血效率高、临床安全性好、价格低廉、重量轻。
生物医用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止血和填充支架材料,具有可吸收、高效、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止血治疗;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止血生物医用材料有多糖类、蛋白类、氧化纤维素、合成高分子材料及无机多孔材料等,这些止血生物医用材料在肢体表面创伤止血方面表现出优秀的性能,但它们通常对组织缺损、深度创伤和大面积弥漫性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目前的止血生物医用材料对组织缺损、深度创伤和大面积弥漫性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以可降解聚合物或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配制纺丝液;
S2:将所述纺丝液转移至静电纺纱机的两个注射器中,两个所述注射器分别与两个对喷纺丝头相连,启动所述静电纺纱机进行静电纺丝,对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分别施加正负电场,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均将所述纺丝液喷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对喷纺丝头之间的旋转漏斗,在所述旋转漏斗上得到医用海绵;
以所述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配制所述纺丝液时,还包括:进行交联反应。
可选地,步骤S2中所述注射器的供液速度为1.0mL/h~1.5mL/h,所述对喷纺丝头与所述旋转漏斗之间的距离为10cm~15cm,所述正负电场的电压为7KV~15KV,所述旋转漏斗的转速为1转/分钟~20转/分钟,所述静电纺丝的时间为1h~3h。
可选地,步骤S11中所述聚合物选自可降解聚合物或天然高分子物质;所述可降解聚合物选自乳酸-己内酯共聚物、聚己内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天然高分子物质选自明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透明质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纺丝液中还添加有药物,所述药物包括生长因子、凝血因子以及抗菌药物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交联反应为热交联反应或化学交联反应。
可选地,所述交联反应为热交联反应时,所述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还包括:S3:将所述医用海绵于150℃~220℃条件下进行热交联。
可选地,步骤S3中所述热交联的时间为1h~3h。
可选地,所述交联反应为化学交联反应时,步骤S1还包括:S12:在所述纺丝液中加入交联剂。
可选地,所述交联剂选自京尼平、甲醛、乙二醛、丁醛、戊二醛、多聚醛、环氧氯丙烷、柠檬酸、硼砂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0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