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蝗虫密度分析的危害检测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1834.6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2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爱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爱丽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908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蝗虫 密度 分析 危害 检测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蝗虫密度分析的危害检测平台,包括:密度分析设备,分别与数据存储芯片和类型检测机构连接,用于基于对当前种植作物的类型有害的蝗虫类型在即时增强图像中的对应的蝗虫对象的数量计算相应类型的蝗虫密度;数据发送接口,与所述密度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相应类型的蝗虫密度超过相应类型蝗虫形成危害的最低分布密度时,将所述相应类型的蝗虫密度与所述相应类型打包无线发送给远端的农业管理服务中心。本发明的利用蝗虫密度分析的危害检测平台监控可靠、评估有效。由于能够客观评估当前农田内的蝗虫分布密度,并基于不同类型蝗虫造成危害的不同的最低分布密度,从而能够对当前农田的虫灾场景进行客观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虫灾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蝗虫密度分析的危害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umastacoidea)、蝗总科(Locustoidea)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在我国飞蝗有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migratoria(Linnaeus))和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itensis Chen)3种,其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蝗虫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发生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蝗虫密度分析的危害检测平台,能够客观评估当前农田内的蝗虫分布密度,并基于不同类型蝗虫造成危害的不同的最低分布密度,对当前农田的虫灾场景进行客观分析,从而便于后续制定针对性的灭虫措施。
为此,本发明需要具备以下几处关键的发明点:
(1)根据当前农田内不同种类的蝗虫数量和农田面积对不同种类的蝗虫的分布密度进行判断;
(2)利用不同类型蝗虫其形成危害的最低分布密度不同的特性,对当前农田内的蝗虫的危害性进行判断,从而避免引起过度的灭蝗措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蝗虫密度分析的危害检测平台,所述系统包括:
密度分析设备,分别与数据存储芯片和类型检测机构连接,用于基于对当前种植作物的类型有害的蝗虫类型在即时增强图像中的对应的蝗虫对象的数量计算相应类型的蝗虫密度;
数据发送接口,与所述密度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相应类型的蝗虫密度超过相应类型蝗虫形成危害的最低分布密度时,将所述相应类型的蝗虫密度与所述相应类型打包无线发送给远端的农业管理服务中心;
监控录像设备,设置在农田附近的竖杆上,其视野覆盖整块农田以对所述整块农田执行录像操作,并获得相应的当前录像帧;
数据存储芯片,位于所述竖杆下方的控制箱内,用于预先保存所述农田的当前种植作物的类型;
所述数据存储芯片还用于存储各种蝗虫分别对应的各个标准蝗虫图案,每一种蝗虫对应的标准蝗虫图案为对相应种类的单只蝗虫进行拍摄的只包括所述单只蝗虫的图像;
信号增强机构,与所述监控录像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当前录像帧执行基于指数变换的图像信号增强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对应的即时增强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爱丽,未经周爱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1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形曲面矫正及边缘融合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抑制煤自燃的抗氧化型凝胶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