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常发热的电力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3380.6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8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刘晓康;万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136 | 分类号: | G06T7/136;G06T7/13;G06T7/11;G06T5/40;G06T5/00;G06V10/7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之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6 | 代理人: | 吕战竹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常 发热 电力设备 检测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异常发热的电力设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发热的电力设备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电力设备对应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并对所述红外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所述红外图像对应的红外边缘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对应的可见光边缘图像;
S200,通过KAZE算法对所述红外边缘图像和所述可见光边缘图像进行特征点检测,得到所述红外边缘图像对应的红外特征点和所述可见光边缘图像对应的可见光特征点;
S300,对所述红外特征点和所述可见光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特征点对,并获取匹配特征点对对应的距离比值,将所述距离比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距离比值,在排序后的距离比值中从前到后选取第一预设数量的目标距离比值,并将所述目标距离比值对应的匹配特征点对确定为初始数据集;
S400,执行内特征点对确定流程:在所述初始数据集中随机选取含有第二预设数量匹配特征点对的子集,根据所述子集计算得到变换模型参数,并根据所述变换模型参数对所述初始数据集中除所述子集外的匹配特征点对进行判断,以确定匹配特征点中的内特征点对;
S500,计算所述内特征点对确定流程的执行次数,并在所述执行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将最多内特征点对对应的变换模型参数确定为所述红外边缘图像和所述可见光边缘图像之间变换模型的变换参数;
S600,根据所述变换参数放大所述红外边缘图像,得到放大后的红外边缘图像,并根据所述变换参数确定所述可见光边缘图像中的待匹配区域,在所述待匹配区域中,以滑动窗口的方式搜索出与放大后的红外边缘图像相同尺寸的子图像;
S700,计算每次滑动窗口对应的归一化相关系数,并确定所计算的归一化相关系数中的最大系数,将所述最大系数对应子图像的区域确定为匹配边缘区域,并根据所述匹配边缘区域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中的非匹配区域;
S800,对所述红外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所述红外图像对应的掩码图,根据所述掩码图和所述非匹配区域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中的异常发热区域,并将所述异常发热区域对应的电力设备确定为异常发热的电力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发热的电力设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0中,所述获取电力设备对应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步骤包括:
通过红外摄像设备获取所述电力设备的红外图像,通过可见光摄像设备获取所述电力设备的可见光图像,其中,所述红外摄像设备和所述可见光摄像设备设置于同一光轴中,所述红外摄像设备与所述可见光摄像设备之间基线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所述红外摄像设备的镜头和所述可见光摄像设备的镜头处于同一平面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发热的电力设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800中,所述根据所述掩码图和所述非匹配区域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中的异常发热区域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掩码图嵌套在所述可见光图像中,以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中像素值为0的目标图像区域;
将所述可见光图像中除所述目标图像区域和所述非匹配区域外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可见光图像中的异常发热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发热的电力设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00中,计算归一化相关系数的公式为:
其中,表示子图像,表示放大后的红外边缘图像,W′表示放大后的红外边缘图像的宽,H′表示放大后的红外边缘图像的高,中的(m,n)是子图像中像素点的坐标,中的(m,n)是放大后的红外边缘图像中像素点的坐标,为子图像为左上角像素点的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33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