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无人公交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3506.X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7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风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23 | 分类号: | G08G1/123;H04W4/42;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郝志亮 |
地址: | 5231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无人 公交 系统 智能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无人公交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公交系统包括使用者使用的乘客客户端、远程服务器以及放置在无人公交车上的车辆客户端,所述乘客客户端和车辆客户端能够与所述远程服务器进行通讯,车辆客户端与无人公交车上的车载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用者通过乘客客户端输入乘车信息以对所要乘坐的车辆进行预订,使用者在输入完乘车信息之后,乘客客户端将所述乘车信息发送到远程服务器,所述乘车信息至少包括需要乘坐的公交车的线路、上车的站点以及下车的站点;
步骤2,远程服务器对所述乘车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到车辆客户端;
步骤3,车载控制器根据车辆客户端接收的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结果至少包括辖区范围所有正在运营的公交车在未到的每一个站点实时的总人数,所述实时的总人数能够根据乘车信息中上车的站点和下车的站点的人数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当某一班次的公交车在一未到站点的实时的总人数超过预设值时,车载控制器控制公交车加快行车速度到达所述一未到站点。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当分析结果中某一班次的公交车在经过一站点时既没有上车的乘客,也没有下车的乘客,则车载控制器控制公交车在该一站点不停车。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使用乘客客户端预订时,通过乘客客户端能够获取所述分析结果,在乘客客户端上能够查看所要乘坐的某一路的公交车所能乘坐的班次在所要上车站点的实时的总人数,进而确定是否乘坐公交车或者乘坐哪一班次的公交车。
6.根据权利要求2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当远程服务器收到乘车信息后,如果没有选择公交车的班次,远程服务器默认为最近的一班次的公交车为需要乘坐的车辆,当最近的一班次的公交车在所选上车站点的乘车人数大于最大乘车人数时,将最近的一班次的公交车的下一班次的公交车作为需要乘坐的车辆。
7.根据权利要求2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选线路上没有正在运行的公交车可以预订,使用者在通过乘客客户端提交乘客信息之后,远程服务器根据提交乘客信息的先后顺序为使用者进行排队,当对应的线路上有正在运行的公交车后,远程服务器以所述先后顺序为使用者分配需要的乘坐公交车。
8.根据权利要求2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的分析结果中,当未到达某一站点的某一路的公交车中距离该某一站点最近的若干班次的公交车在某一站点的乘车人数均大于最大乘车人数,远程服务器判定该某一站点需要乘坐所述某一路公交车的人数较多,远程服务器向处于所述某一站点之前的正在运行的对应班次的公交车的车辆客户端发送控制信息,在步骤3中,车载控制器根据车载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息加快行车速度,并缩短该路公交车的发车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2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的分析结果中,如果所述某一站点为始发站点或者在该某一站点之前没有正在运行的某一路的公交车,远程服务器根据已经经过该某一站点的最近的某一路的若干班次的公交车的人数进行确定,如果连续若干班次经过该某一站点的某一路的公交车上的乘客人数大于最大乘车人数时,远程服务器判定该某站点需要乘车的人数较多,远程服务器向车辆客户端发送控制信息,在步骤3中,车载控制器根据车辆客户端接收的控制信息缩短公交车的发车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无人公交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公共交通站点的围栏以及设置在围栏出入口处的闸机,乘客需要通过闸机进入到围栏内才能上公交车,乘客在通过闸机进入到围栏内时,需要通过指纹、人脸、二维码等识别信息中的一种进行识别才能进入到围栏内,在识别时,闸机通过网络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讯,闸机将获取的识别信息发送到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根据识别信息判断该乘客是否预订,如果预订了闸机打开,乘客进入,否则闸机不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风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风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35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中继器和光中继器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空气源热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