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3949.9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5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杰;朱光强;杨小虎;文舒;田雪玲;李航;邓华强;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1 | 分类号: | E02D27/01;E04H1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基础 钢筋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深基坑按照由外往内、由上往下划分为四个逆做施工区域,其中,基坑最低处的电梯井区域为第三逆做区域(3),电梯井的上方周围区域为第二逆做区域(2),第二逆做区域(2)的外围为第一逆做区域(1),第一逆做区域(1)的外围为第四逆做区域(4),深基坑的最外围还设置有后浇带(5);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钢筋下料;
S2:第一逆做区域(1)底筋施工;
S3:第二逆做区域(2)底筋施工;
S4:测量放线控制标高;
S5:第一逆做区域(1)和第二逆做区域(2)钢筋支架体系施工;
S6:第一逆做区域(1)面筋施工;
S7:第二逆做区域(2)底筋施工;
S8:第四逆做区域(4)钢筋施工;
S9:第三逆做区域(3)底筋施工;
S10:第三逆做区域(3)钢筋支架体系施工;
S11:第三逆做区域(3)面筋施工;
S12:验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逆做区域内底筋和面筋均配置为双向φ26mm钢筋,间距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逆做区域(1)的底部设置3米筏板区(7),且在步骤S5中,还进行了第一逆做区域(1)的基础钢筋支架一施工,其中,3米筏板区(7)的基础钢筋支架一包括1.9m*1.9m矩形布置的8#槽钢立柱(8),在8#槽钢立柱(8)的底部设置0.4m槽钢底座(12),在8#槽钢立柱(8)的顶部设置8#槽钢横杆(9),在8#槽钢立柱(8)的纵横向焊接多排φ18mm斜拉筋(10)和一层φ18mm水平拉筋(11),φ18mm水平拉筋(11)设置在距0.4m槽钢底座(12)高1.5m处,φ18mm水平拉筋(11)与8#槽钢横杆(9)的距离根据实际设置,0.4m槽钢底座(12)焊接在底筋上;顶部8#槽钢横杆(9)为连续贯通,并触及筏板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逆做区域(2)的底部设置4米筏板区(6),在步骤S5中,还进行了第二逆做区域(2)的基础钢筋支架二施工,其中,4米筏板区(6)的基础钢筋支架二包括1.9m*1.9m矩形布置的8#槽钢立柱(8),在8#槽钢立柱(8)的底部设置0.4m槽钢底座(12),在8#槽钢立柱(8)的顶部设置8#槽钢横杆(9),在8#槽钢立柱(8)的纵横向焊接多排φ18mm斜拉筋(10)和两层φ18mm水平拉筋(11),下层φ18mm水平拉筋(11)设置在距0.4m槽钢底座(12)高1.5m处,下层φ18mm水平拉筋(11)与上层φ18mm水平拉筋(11)间距1.5m,φ18mm水平拉筋(11)与8#槽钢横杆(9)的距离根据实际设置,0.4m槽钢底座(12)焊接在底筋上;顶部8#槽钢横杆(9)为连续贯通,并触及筏板边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中,还进行了第三逆做区域(3)的基础钢筋支架三施工,其中,基础钢筋支架三包括最小间距为2m*2m矩形布置的20#工字钢立柱(13),在20#工字钢立柱(13)的底部设置0.6m槽钢底座(14),0.6m槽钢底座(14)焊接在底筋上;在20#工字钢立柱(13)的竖直方向焊接多层8#槽钢横杆(9),8#槽钢横杆(9)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该间距不大于两米,顶部设置的8#槽钢横杆(9)为连续贯通,并触及筏板边结构;在20#工字钢立柱(13)的纵横向焊接多排φ18mm斜拉筋(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394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