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置紧急逃生通道的水下餐厅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6145.4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承猛;张阳;林海花;王凯;王瑶;周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B63G8/22;B63B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紧急 逃生 通道 水下 餐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潜坐于水下供人们进餐并观赏海底风景并提供一个紧急逃生通道的水下餐厅,包括水上主体、支撑管、紧急逃生通道、逃生梯和水下主体,其中水上主体包括登乘舷梯、水上生活建筑、电梯间、水上压载水舱、水上淡水舱、水上机械处所、水上储物处所;水下主体包括水下餐厅区、水下餐厅球罩、连接通道、水下压载水舱、水下机械处所、水下淡水舱、电梯井。水下餐厅通过压载水注排及各个结构配合实现漂浮模式与潜坐模式的转换,通过紧急逃生通道供水下人员紧急逃生至上部水上主体平台上,从而更安全的实现水下餐厅潜坐于海底并供人们在水下就餐及欣赏海底风景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海洋观光与用餐的可移动式水下餐厅。
背景技术
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加快海洋休闲旅游是中国新时代的新要求。随着国家海洋战略强力推动,中国海洋旅游产业迅速崛起,形成渤海湾旅游带、长江三角洲旅游带、珠江三角洲旅游带、海峡西岸旅游带和海南旅游区的“四带一区”格局。各型海洋牧场也快速建设和发展,海洋生态资源得到修复和改善,近海渔业资源日益丰富。
近年来的海上休闲旅游主要体现在海洋垂钓、水上运动等方面,对于海洋水下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少。
“水下餐厅”的概念已经得到应用,比如世界首家海底餐馆是马尔代夫“伊特哈”餐馆,位于水下6米,可供12人用餐;欧洲第一家水下餐厅“under”,独特的设计,吸引游客不断;中国三亚海棠湾天堂洲际酒店也建造了独具特色的“海底餐厅”。这些应用有的是将餐厅建在类似水族馆中,属于人造水下环境,有的是在海岸边建造,利用了岸上的岩石等自然环境为依托。鲜见真正独立处于海洋中的水下餐厅案例,偶尔也是固定安装在某个位置,无法移动到新的处所。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优质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一种可以在水下用餐、观光的可移动式装备,以克服现有装备无法移动且适用面小的问题,同时保证装备在海洋环境的平稳与安全,是本发明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自身重力和压载水注排,实现既可漂浮于海上,也可潜坐于海底并可移动至不同海域的的水下餐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包括水上主体、支撑管、紧急逃生通道、逃生梯、水下主体,所述的支撑管连接水上主体与水下主体;所述的水上主体包括登乘舷梯、水上生活建筑、电梯间,所述的水下主体包括水下餐厅区、水下餐厅球罩、连接通道;所述的登乘舷梯位于水上主体一侧,供乘客登上水上主体所在平台,所述的水上生活建筑与电梯间均位于水上主体的上部,电梯间内部与支撑管内部相通,供其内部的电梯上下移动运送货物及人员;所述的水下餐厅区与水下餐厅球罩位于水下主体上且水下餐厅区位于水下餐厅球罩内部,所述的连接通道连接支撑管与水下餐厅球罩,通入水下餐厅区内部;所述的紧急逃生通道连接水上主体底部并穿过水下餐厅球罩连接至水下主体上部,紧急逃生通道内部设置逃生梯,可供水下人员逃生至水上主体上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紧急逃生通道设置在整个水下餐厅的中心位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下餐厅球罩与紧急逃生通道采用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逃生梯为螺旋上升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管包括三根竖向的支撑管,起连接并支撑水上主体与水下主体,并为水上主体与水下主体提供运输通道的作用。
进一步的,水下餐厅球罩为高耐压透明材质,为内部水下餐厅区提供安全的空间及良好的视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6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