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基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6681.4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2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汉工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韧性 养护 水泥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基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水泥基制品成分包括水泥、沙、微硅粉、偏高岭土、重钙粉、多孔玄武岩、纤维、碳纳米管、减水剂、消泡剂和水,沙的粒度为70‑100目,偏高岭土的粒度为1000‑1500目,重钙粉的粒度为100‑200目,多孔玄武岩的粒度为80‑100目,各成分按重量份数计为水泥20‑40份、沙40‑60份、微硅粉20‑30份、偏高岭土5‑10份、重钙粉5‑10份、多孔玄武岩5‑10份、纤维1.5‑3份、碳纳米管2‑3份、减水剂0.5‑2份、消泡剂0.1‑0.5和水7‑12份。本发明通过加入多孔玄武岩,利用孔隙对水分的储存与释放,达到自然养护目的,不同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布及界面结合,通过宏观纤维与微观状态下碳纳米管的结合对产品不同尺寸效应增强,使脆性水泥基材料达到超高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基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基材料因其适用性强、原材料来源丰富、生产与成型便捷以及经济性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工程建筑材料。随着工程经验的积累和相关研究的发展,在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这并未改变水泥基材料的脆性本质,它自身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自重大、极端荷载下容易脆性破坏,及其最为致命的弱点——抗拉强度低,水泥基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并难以抑制其扩展,结构往往会迅速失去承载能力而破坏。从材料本身上改善甚至转变其劣势特性,将对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深远的意义,还能拓展水泥基材料在大跨度、超高层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水泥基材料在建筑中应用,需要解决建筑抗风压、抗震、平面内变形性等问题,这就要求应用在建筑中的水泥基制品具有很好的韧性,以适应建筑的抗震性、平面内变形性等。
水泥基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养护以提高其强度的发展,降低开裂的风险,通过外养护增加成本并且不够环保,通过在水泥中添加一种环保型的保水材料,增强水泥基制品的自身养护能力,提升生产效率,绿色环保。因此提供一种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基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基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基制品,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制品为15-50mm厚的平板或双曲面构件,具有超高韧性,在自然状态下自我养护成型,所述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基制品的成分包括水泥、沙、微硅粉、偏高岭土、重钙粉、多孔玄武岩、纤维、碳纳米管、减水剂、消泡剂和水,所述沙的粒度为70-100目,偏高岭土的粒度为1000-1500目,重钙粉的粒度为100-200目,多孔玄武岩的粒度为80-100目,各成分按重量份数计为水泥20-40份、沙40-60份、微硅粉20-30份、偏高岭土5-10份、重钙粉5-10份、多孔玄武岩5-10份、纤维1.5-3份、碳纳米管2-3份、减水剂0.5-2份、消泡剂0.1-0.5和水7-12份。
进一步的,纤维为有机纤维、玻璃纤维、钢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萘系减水剂、三聚氰胺减水剂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基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多孔玄武岩颗粒浸泡到水里,使孔隙里充满水分;
②将沙、水泥、微硅粉、偏高岭土、重钙粉进行预混得干粉料A,将减水剂消泡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得液体B,将80%搅拌均匀的B加入干粉料A中进行搅拌10-25分钟,加入剩余的液体B,搅拌3-5分钟;
③加入浸水后的多孔玄武岩搅拌均匀;
④将纤维和碳纳米管加入搅拌均匀;
⑤将搅拌好的浆料浇筑或喷射模具中,24小时后脱模得超高韧性自养护水泥基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汉工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汉工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66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