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气后处理封装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7286.8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孟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一汽富晟(长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13/18;F01N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秦蕾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处理 封装 | ||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进气管、载体组件以及出气管,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端盖之间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加热引管,所述加热引管设有用以将经过所述载体组件净化后的尾气引向待加热区域的加热口。如此设置,在对尾气进行净化的同时,也能够在需要时充分利用尾气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对柴油发动机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现有技术中已经揭示了多种尾气后处理封装。一般而言,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壳体、进气管、出气管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中的催化剂载体(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剂)。
经过催化剂载体处理后的尾气,其有害物质的浓度已经被降低到一定的程度。与此同时,尾气的温度仍然较高,如何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也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口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气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载体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出气管,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端盖之间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一隔板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载体组件架设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所述载体组件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体,所述载体组件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腔体;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加热引管,所述加热引管设有用以将经过所述载体组件净化后的尾气引向待加热区域的加热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呈长方体,所述进气管固定于该长方体的一个棱角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气管包括贯穿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二隔板的直管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气管包括垂直于所述直管部的弯管部,所述弯管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弯管部设有固定于端面的法兰,所述法兰设有若干安装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还设有靠近所述加热引管的安装支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设有若干安装通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引管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腔体的顶端,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腔体的底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与第三腔体相连通的加热引管,所述加热引管设有用以将经过所述载体组件净化后的尾气引向待加热区域的加热口;如此设置,在对尾气进行净化的同时,也能够在需要时充分利用尾气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尾气后处理封装的立体图。
图2是去除图1中环形侧壁之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后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一汽富晟(长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一汽富晟(长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7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肉豆角水饺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速溶姜茶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