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7716.6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6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那平;韩晴玉;李呈呈;骆艳芳;李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06 | 分类号: | B01J27/06;C01G29/00;B01J35/02;B01J35/08;A01N59/12;A01P1/00;B01J20/02;B01J20/28;B01J20/30;C02F1/30;C02F1/50;C02F1/72;C02F1/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地址: | 30035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领域,具体涉及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光催化剂为花球状结构、球形直径为0.5~1μm的BiOI。制备采用原位沉淀的方法制备具有花球状的BiOI单体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控、成本低廉,构建了具有吸附和可见光光催化协同效应的BiOI特殊结构,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的吸附及光催化协同效应。对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和染料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的杀灭和吸附光降解效果,在水体净化和海洋防污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光能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自1 9 7 2年日本科学家Fujishima和Honda首次报道TiO2在紫外光照下可以光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以后,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对于半导体材料来说,它们可以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电子-空穴对,一部分电子和空穴在体相内或表面相遇而复合,另一部分电子迁移到半导体表面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可以与吸附的氧结合,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而迁移到半导体表面的空穴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将吸附在半导体表面的OH-和H2O氧化,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比如·OH、·HO2、H2O2和·O2-等[2],可以直接与反应物发生作用并将其氧化分解,而且不产生二次污染。近年来,光催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因其具有高效、无选择性、稳定性高、绿色无毒、无二次污染、能耗低、操作简便和低成本等突出优点,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在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空气净化、杀菌消毒、催化制氢、还原CO2等方面已经有广泛应用,并且效果良好。
2.近年来,人们对开发新型的可见光催化剂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包含了d0和d10电子构型的In3+、Ce3+、Bi3+、Ag+等。作为新型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BiOX(X=Cl,Br,I)铋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半导体,由于[Bi2O2]2+与卤素层之间存在较强的内建电场,有助于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显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3.自2006年,Zhang等[3]用水热方法制备了BiOCl粉首次开发出了卤氧化物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后,BiOI因其较窄的禁带宽度(约1.9eV)能被可见光激发并在可见光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从而作为一种新型可见光催化材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4]。在采用不同方法条件下各种不同形貌的BiOI相继合成出来,比如常用的水热法、溶剂热法、微波水热法、声化学法。但这些方法中大多采用高温高压的条件,并且实验步骤也相对复杂[5-6]。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合成BiOI纳米材料是工业运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曹等报道了一种能在常温下合成具有纳米化结构的BiOI材料[7],但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加较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来控制BiOI的形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采用一下技术方案实施:
一种光催化剂,光催化剂为花球状结构、球形直径为0.5~1μm的BiOI。
一种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Bi(NO3)3·5H2O分散于过量的乙二醇中,然后逐滴加入KI溶液,调节混合液pH值至5~9,混匀后,抽滤、洗涤和干燥即得到具有花球状结构的BiOI;;其中,KI与Bi(NO3)3·5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
所述分散采用超声分散10~60min,然后进行磁力搅拌10~60min。
所述采用浓度为0.1~5mol/L的NH3·H2O或NaOH调节混合液pH值。
所述调节pH值之后继续搅拌10~36h。
所述洗涤后在常压条件下干燥,温度为50~100℃,干燥时间为3~24h。
一种光催化剂的应用,所述光催化剂在降解染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77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
- 下一篇:超大灌注量高压发泡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