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趋化因子CX3CL1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和幽门螺旋杆菌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7873.7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4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合强;邓新立;蔡力力;王科宇;龚美亮;李玉茹;周玉;郑青;侯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8/19 | 分类号: | A61K38/19;A61K39/106;A61P31/04;A61P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李双艳 |
地址: | 10008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因子 cx3cl1 制备 疫苗 中的 应用 幽门 螺旋 杆菌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趋化因子CX3CL1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和幽门螺旋杆菌疫苗,涉及疫苗技术领域。将趋化因子CX3CL1应用于制备疫苗有助于提高疫苗的持久性和有效性。本发明提供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包含幽门螺旋杆菌抗原和趋化因子CX3CL1,缓解了目前幽门螺旋杆菌疫苗有效性和持久性较差,以及激发的有效应答向胃粘膜局部募集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疫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趋化因子CX3CL1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和幽门螺旋杆菌疫苗。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定植于胃粘膜的螺旋状革兰阴性杆菌,可以引起从胃炎、胃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astric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甚至胃癌等一系列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年已将幽门螺杆菌确定为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流行病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铋剂与抗生素结合的三联疗法是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存在容易引起抗生素耐受、病人依从性差、容易复发等缺点。面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疫苗可能是最有效的免疫学防治手段。目前,全球已广泛开展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从全菌形式的传统疫苗到亚单位蛋白或DNA形式的新型疫苗,类型多样,均存在较好的动物保护效果,但大多数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CD4 T淋巴细胞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幽门螺杆菌激发的保护性CD4 T细胞需要募集到胃粘膜局部才能有效发挥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而在自然感染状态下,幽门螺杆菌激发的免疫应答并不足以有效清除其在胃粘膜的定植,从而使许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几十年或终生都处于带菌状态。
现有幽门螺杆菌疫苗的保护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由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已完成所有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并获得国家1.1类新药证书,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幽门螺杆菌疫苗,大大推动了此类疫苗发展。该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年的保护率为71.8%(95%CI 48.2–85.6),但第二年却锐减到55.0%(95%CI 0.9–81.0)。因此,幽门螺杆菌疫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今的幽门螺杆菌疫苗也普遍存在着其激发的有效应答向胃粘膜局部募集不足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趋化因子CX3CL1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将趋化因子CX3CL1应用于制备疫苗,有助于提高疫苗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缓解了目前幽门螺旋杆菌疫苗有效性和持久性较差,以及激发的有效应答向胃粘膜局部募集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趋化因子CX3CL1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疫苗包括幽门螺旋杆菌疫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幽门螺旋杆菌疫苗,该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包含幽门螺旋杆菌抗原和趋化因子CX3CL1。
优选地,所述幽门螺旋杆菌抗原包括天然蛋白、重组蛋白、多肽和核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幽门螺旋杆菌抗原包括5-磷酸腺苷脱氢酶、II型柠檬酸合酶和尿素酶B亚单位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5-磷酸腺苷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和/或,所述II型柠檬酸合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和/或,所述尿素酶B亚单位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7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