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原位生成的氧化物作为烧结助剂的陶瓷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7903.4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2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田长安;赖师康;王操;刘洋;贺图升;黎载波;陈超;范杰;刘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35/50 | 分类号: | C04B35/50;C04B35/622;C04B35/64 |
代理公司: | 合肥辉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5 | 代理人: | 汪守勇 |
地址: | 5120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原位 生成 氧化物 作为 烧结 助剂 陶瓷 制备 方法 | ||
一种利用原位生成的氧化物作为烧结助剂的陶瓷制备方法,涉及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将可提供烧结助剂的盐溶于溶剂形成溶液,将预烧过的陶瓷坯体放入容器中,抽真空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注入溶液直至陶瓷坯体完全淹没;陶瓷样品取出后烘干、热处理、煅烧,获得致密的陶瓷。本发明釆用可溶性盐的添加方式,烧结助剂以溶液的形式吸附于陶瓷坯体空隙内,热处理后原位生成的氧化物均匀分布于陶瓷坯体内孔隙表面,利用所形成的高活性氧化物纳米颗粒作为助烧结剂,实现烧结助剂的可控均匀添加,促进陶瓷的烧结,降低其烧结温度,获得致密的、性能优良的陶瓷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原位生成的氧化物作为烧结助剂的陶瓷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熔点陶瓷材料因在高温下原子扩散缓慢,难以烧结,为了促进陶瓷材料的烧结,提高材料的致密性及性能,常通过添加烧结助剂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从而获得低成本高性能的陶瓷材料。
当前,陶瓷烧结助剂添加的方法主要采用直接添加氧化物与陶瓷原料粉体共混的方式,这种方法容易出现烧结助剂与陶瓷原料粉体混合不均匀,助烧剂局部发生偏聚或缺失,导致陶瓷烧结过程中形成欠烧及过度长大现象,对陶瓷性能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原位生成的氧化物作为烧结助剂的陶瓷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可以促进陶瓷的烧结,并降低其烧结温度,获得致密的、性能优良的陶瓷材料。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原位生成的氧化物作为烧结助剂的陶瓷制备方法,釆用可溶性盐的添加方式,烧结助剂以溶液的形式吸附于陶瓷坯体空隙内,热处理后原位生成的氧化物均匀分布于陶瓷坯体内孔隙表面,利用所形成的高活性氧化物纳米颗粒作为助烧结剂,实现烧结助剂的可控均匀添加,获得致密的、性能优良的陶瓷材料。
优选地,利用原位生成的氧化物作为烧结助剂的陶瓷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陶瓷粉体原料通过研磨、压实,预烧得到开孔的陶瓷坯体;
2)、将可提供烧结助剂的硝酸盐、氯化盐或硫酸盐溶于溶剂,形成溶液;
3)、将预烧过的陶瓷坯体放入容器中,抽真空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注入步骤2)制备的溶液,直至陶瓷坯体完全淹没,浸泡;
4)、取出陶瓷样品烘干,然后进行热处理;
5)、称重,减去预烧陶瓷坯体重量,计算得出烧结助剂的添加量,根据需要将步骤3)、4)多次重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添加量;
6)、将步骤5)所得样品进行煅烧,获得致密的陶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制备方法中:
步骤1)中预烧温度为600~1000℃,预烧时间为1~3h,预烧得到陶瓷坯体的孔隙率为35~65%。
步骤2)中硝酸盐、氯化盐或硫酸盐的金属为Ca、Mg、Cu、Sr、V、Fe、Ti、Al、Bi、Li、Zr、Mn、B、Ba、Sm、Y、Gd、La、Dy、Er、Yb。溶剂为水、乙醇,得到溶液的浓度为0.1~1g/mL。
步骤3)中抽真空后在残余压力小于20mmHg的情况下保持5~30min,注入溶液后浸泡时间为30~120min。
步骤4)中烘干温度为80~130℃,烘干时间为1~5h。热处理温度为700~900℃,热处理时间为2~6h。
步骤6)中煅烧温度为1100~1400℃,煅烧时间为1~5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学院,未经韶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7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埋线管的预制构件及其连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煤矸石耐高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