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抗菌微结构全息镭射防伪聚烯烃包装膜及其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7917.6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洋;朱立纲;喻方清;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紫江喷铝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紫江喷铝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5/38 | 分类号: | B65D65/38;B65D65/42;B65D8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吴文滨 |
地址: | 2011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抗菌 微结构 全息 镭射 防伪 烯烃 包装 及其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抗菌微结构全息镭射防伪聚烯烃包装膜及其制备,所述包装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局部纳米银抗菌涂料层、聚烯烃膜层、彩色图文印刷层、局部UV光油层和全息镭射防伪层。制备方法具体为:(a)取挤出吹塑得到的聚烯烃膜作为聚烯烃膜层,在聚烯烃膜层的上表面上墨得到彩色图文印刷层;(b)在聚烯烃膜层的下表面上涂布得到局部纳米银抗菌涂料层;(c)在彩色图文印刷层上涂布局部UV光油层的同时进行模压得到全息镭射防伪层,即得所述包装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可以在低温下实现很好的热封效果,且同时具备了全息防伪镭射和纳米抗菌保持极高的抗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抗菌微结构全息镭射防伪聚烯烃包装膜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卫生安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食品、药物等领域,许多食品、药物等(即被包装物)发生变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分及氧气侵袭,遇可见光及微生物和其自身的代谢造成。水分使微生物繁殖,氧气使内容物氧化、变质,一些被包装物遇可见光会分解失效。用于包装这些被包装物的包装膜若热封性不好,则会进一步影响阻隔效果,易使被包装物吸入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引起变质,或发生光解反应,引起被包装物失效,同时,传统意义上的包装膜不具有防腐抗菌的效果,这就使得被包装物的保质期非常的短,过期的被包装物只能扔掉,造成极大的浪费,市场上也出现了使用化学试剂涂层方式使包装膜具有抗菌功能,但是,化学成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纳米抗菌微结构全息镭射防伪聚烯烃包装膜及其制备,不仅可以在低温下实现很好的热封效果,且同时具备了全息防伪镭射和纳米抗菌保持极高的抗菌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纳米抗菌微结构全息镭射防伪聚烯烃包装膜,所述包装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局部纳米银抗菌涂料层、聚烯烃膜层、彩色图文印刷层、局部UV光油层和全息镭射防伪层。
进一步地,所述局部纳米银抗菌涂料层的湿涂布量为3~6g/m2。纳米银抗菌涂料可缓慢释放“正电纳米银”,牢牢吸附并穿透细菌、霉菌的细胞壁,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物质传输系统从而迅速杀死菌体;进入细胞体后,还能与细菌的羟基反应,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菌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繁殖能力而死亡。纳米银抗菌剂杀菌效果好,长效抗菌用途广泛,具有抗菌、防霉杀菌净化功能,对乙肝病毒、金黄色葡萄球、大肠杆菌、真菌、口蹄疫、炭疽等细菌病毒的抑杀率达99.9%以上,且无任何毒无副作用。在聚烯烃薄膜层上采用局部网纹辊涂布局部纳米银抗菌涂料层,空白部分可以有效地进行热封。
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膜层的上表面上设有上电晕层。上电晕层位于聚烯烃膜层和彩色图文印刷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膜层的下表面上设有下电晕层,下电晕层位于聚烯烃膜层和局部纳米银抗菌涂料层之间。为了使印刷油墨以及涂布纳米银抗菌涂料在聚烯烃薄膜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附着力,要求薄膜的表面张力应当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就会影响印刷和涂布的顺利进行。聚烯烃薄膜电晕后(电晕只是用电火花处理膜表面,没有厚度),表面张力至少达到38达因以上,达到40达因以上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膜层的厚度为30~60μm。
进一步地,所述彩色图文印刷层的上墨量为1~3g/m2。彩色图文印刷层通过凹印机印刷所需要的图案及文字。
进一步地,所述局部UV光油层的涂布干量为4~6g/m2。局部UV光油层采用镭射全息UV光油,采用局部网纹涂布,空白部分(即未涂布有UV光油的部分)可以有效地进行热封。
进一步地,所述全息镭射防伪层上设有包含镭射防伪信息的镭射信息条纹。UV光油连线涂布模压全息图案,可模压包括透镜、浮雕在内的镭射防伪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紫江喷铝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紫江喷铝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紫江喷铝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紫江喷铝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7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轴加工用车床定位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数码国画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