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浏览器数据可视化开发用于多页面联合展示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8144.3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3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林飞;夏俊;易永波;毛华阳;罗亮;管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亚鸿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8 | 分类号: | G06F8/38;G06F8/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高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浏览器 数据 可视化 开发 用于 页面 联合 展示 方法 装置 | ||
浏览器数据可视化开发用于多页面联合展示的装置涉及信息技术领域。本发明由菜单样式定义器、兼容单页面路由配置器、菜单导航路由配置器和子组件配置器组成;本发明在多页面联合展示的情况下将菜单栏作为父级别显示元素,将其他多页面作为菜单栏子级别页面通过菜单导航路由配置器对导航栏项目的路由配置访问,避免了点击导航栏项目加载重复内容的问题,提高了大屏系统多页面展示的加载效率。本发明的多页面联合展示的每个页面可以单独开发,通过本发明进行统一的路由配置即可完成整个项目的合成,使用简便,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数据可视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和AI技术的发展,数据可视化作为大数据和AI的最终产出物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据可视化在百度百科的定义:数据可视化主要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
数据可视化本质就是使用图形展示数据,相对传统的Web管理系统主要使用表格展示数据的方式,数据可视化展示数据的手段非常的多样,甚至可以说在数据可视化领域有无限可能的数据展示方式,例如:在智慧城市领域就经常使用大规模城市3D模型加上地理纬度来展示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视化是个古老的技术门类,而计算机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最早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图形学早期,当时人们利用计算机创造了首批图形图表(百度百科),而可视化图表作为数据分析的手段一直伴随计算机的发展而一同发展。2015年天猫的研发人员通过浏览器的图形化技术在一个超大的屏幕上实现非常炫酷的数据可视化屏幕,一下震撼了业界和数据可视化领域。大屏展示从此开始走进了数据可视化领域,2015年也被誉为大屏的元年。到了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基于天猫双十一大屏的经验推出了专门研发大屏页面的工具DataV,DataV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大屏研发的门槛,任何人使用DataV都能基于DataV提供的可视化资源创造属于自己的可视化大屏,DataV改变了原有的大屏研发模式。2017年也是大屏研发工具化的元年。
客户使用显示大屏的设备基本都是4K的设备,在这么大的屏幕上页面的显示效果就非常好,因此大屏页面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尽其所能酷炫。对于研发领域,在浏览器上实现大屏酷炫的效果也是新技术的一个进步,大屏上使用了大屏浏览器端的图形化技术,例如:html5的2D技术canvas、svg以及html5的3D研发技术webgl。
以拖拽开发系统很早就有这样的研发工具,例如早期的VB,微软的.NET等,但是在浏览器端开发浏览器显示的页面,这也是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技术领域,具体论述如下:
1.浏览器支持的底层技术是html、css和JavaScript,开发者研发一般都是靠这三种技术研发页面,研发好的页面在浏览器展示,但是如果开发者使用这三个技术开发一套研发工具,研发工具研发出来的还是浏览器浏览的页面,这样的技术栈还主要是在前端领域的MVVM框架普及后才产生的,MVVM框架给浏览器赋予了可以和桌面软件相当的交互能力,这就让浏览器可以研发出和桌面软件相当交互能力的应用
2.而传统的研发工具基本都是基于操作系统做的桌面软件,那么在浏览器上实现研发工具和传统的研发工具的技术栈就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本发明的拖拽大屏工具,所有的技术栈都是基于html、css和JavaScript,工具的主要业务逻辑都是在浏览器实现,工具对应也有服务端,服务端的技术是nodejs是服务端版本的JavaScript语言,而服务端主要作用还是数据持久化和一些其他的辅具功能,因此和传统软件相比,拖拽大屏工具运行载体,使用的技术,所面对的技术问题都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亚鸿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亚鸿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81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