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流变压器油坑隔火测试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8591.9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尚峰举;张佳庆;黄勇;李金忠;谭静;杨鹏程;王刘芳;范明豪;黄玉彪;过羿;苏文;刘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G01N15/08;H04N7/18;H04N5/76;G01J5/00;G01K7/02;A62C31/0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花锦涛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流 变压器 油坑隔火 测试 试验 平台 方法 | ||
1.一种换流变压器油坑隔火测试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溢流火源(1)、阻燃隔火层(2)、模拟油枕(3)、配套灭火系统(4)、配套测控系统(5);所述模拟溢流火源(1)包括模拟油坑(11)、设置在模拟油坑(11)上方的开口油池(12),模拟油坑(11)通向外设的事故集油池,所述阻燃隔火层(2)盖在模拟油坑(11)上,且阻燃隔火层(2)位于开口油池(12)下方;
所述模拟油枕(3)包括模拟油枕腔体(31)以及设置在模拟油枕腔体(31)中的油枕加热装置(32),所述模拟油枕腔体(31)通向开口油池(12);
所述配套测控系统(5)包括能够引燃开口油池(12)的点火系统(51)、能够采集模拟溢流火源(1)温度以及模拟油枕(3)温度的温度采集系统(52)、能够采集模拟油坑(11)内部图像以及模拟溢流火源(1)图像的图像采集系统(53)、能够采集模拟油枕腔体(31)通向开口油池(12)流量以及模拟油坑(11)通向外设事故集油池流量的流量采集系统(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变压器油坑隔火测试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油池(12)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所述开口油池(12)的两侧长边侧壁上开设至少两个模拟溢油槽(121),相邻两个模拟溢油槽(121)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沿开口油池(12)的长度方向,模拟溢油槽(121)所处位置逐渐升高,且相邻两个模拟溢油槽(121)竖直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变压器油坑隔火测试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油池(12)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且开口油池(12)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模拟油坑(11)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变压器油坑隔火测试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隔火层(2)包括钢制固定网(21)以及置于钢制固定网(21)中的阻燃隔火材料(22);所述模拟油坑(11)中设置支撑架(111),所述钢制固定网(21)置于支撑架(111)上,且钢制固定网(21)覆盖模拟油坑(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变压器油坑隔火测试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套灭火系统(4)包括固定水喷淋灭火系统(41)、移动式水消防车(42),固定水喷淋灭火系统(41)能够喷向阻燃隔火层(2),所述移动式水消防车(42)能够喷向开口油池(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流变压器油坑隔火测试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水喷淋灭火系统(41)包括对称设置在阻燃隔火层(2)两侧的两列喷头(411),喷头(411)均水平朝向阻燃隔火层(2),每列喷头(411)距离阻燃隔火层(2)边缘0.3-0.5m,每列喷头(411)中,相邻两个喷头(411)间距0.6-1.5m,喷头(411)距离地面0.5-1.0m;
所述移动式水消防车(42)距离阻燃隔火层(2)5-10m,载水量6-10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变压器油坑隔火测试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系统(52)包括置于距离阻燃隔火层(2)边缘4-8m处的红外摄像头(521),红外摄像头(521)距离地面2.5-3.5m;
还包括安装在开口油池(12)及模拟油枕(3)中的热电偶(522);
还包括与红外摄像头(521)、热电偶(522)连接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变压器油坑隔火测试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系统(53)包括置于阻燃隔火层(2)两侧的两台地面摄像机(531);
还包括布置在模拟油坑(11)中的高清视频摄像头(532),以及布置在模拟油坑(11)通向外设事故集油池通道中的微型摄像头(533);
还包括与地面摄像机(531)、高清视频摄像头(532)、微型摄像头(533)连接的多通道视频数据采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85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免疫分析中蛋白质溯源有效性及互换性评价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