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线性纵向结构化人机系统机组负荷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8598.0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1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尹堂文;任炳轩;周宇彤;傅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G06Q10/06;G06F17/11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线性 纵向 结构 人机 系统 机组 负荷 预测 方法 | ||
1.一种非线性纵向结构化人机系统机组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基本工作负荷功能及要素,对机组成员任务负荷进行量化,作为预测人机智能系统机组负荷所需的第一类基础观测数据;
2)根据基本信息决策与控制通道,对机组成员通道负荷进行量化,作为预测人机智能系统机组负荷所需的第二类基础观测数据;
3)引入虚拟工作负荷,建立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潜变动态拓扑关系,即人机智能系统机组工作负荷测评机制,构建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潜变动态拓扑关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以任务负荷量化及通道负荷量化所得基本观测序列作为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方程模型的输入;
32)通过引入虚拟工作负荷以及虚拟工作负荷的缓释特性、梯度变化、累积效应、高阶变化和工况切换五类变化因素,建立考虑机组工作负荷、飞行系统自动化水平、任务复杂程度以及机组成员专业技能水平内在关系的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潜变动态拓扑关系;
33)以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潜变动态拓扑关系作为人机智能系统机组工作负荷测评机制的人机系统机组负荷预测模型,在人机系统机组负荷预测模型中:
第一类变化反映工作负荷的缓释特性,即通过虚拟工作负荷潜在变量补充工作负荷序列,通过前后两级工作负荷的弛豫比例预测前一级工作负荷对后一级工作负荷的影响,并由此模拟工作负荷的缓释过程;
第二类变化反映工作负荷的梯度变化,即通过工作负荷潜变斜距因子及其非线性基函数表示工作负荷的短时涨落,并由此模拟各级工作负荷的相对变化过程;
第三类变化反映工作负荷的累积效应,即通过工作负荷初始水平因子表示工作负荷初始状态,通过工作负荷变化响应因子缓存各级工作负荷初始水平与相对变化的分时可加性,并由此模拟各级工作负荷的累加过程;
第四类变化反映工作负荷的高阶变化,即累积效应中的各级缓释特性与梯度变化涵盖工作负荷的各阶高阶变化,用以精确反映工作负荷随时间的变化,并通过各阶变化与观测误差的分离,消除随机误差;
第五类变化反映工作负荷的工况切换,即通过自动化设备开启状态预测因子(A)对飞行工况进行自动分组,使工作负荷测算及自动化水平评估具有准确性和鲁棒性;
4)在人机智能系统机组工作负荷测评机制的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方程模型中附加自动化设备开启状态切换跳跃约束,实现测评机制中人机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连续参数的拟马尔可夫单纯形估计,在考虑自动化与智能化驾驶舱环境的变化及其对飞行机组及工作负荷的影响下,进行非连续参数的拟马尔可夫单纯形估计,具体为:
41)在人机智能系统机组工作负荷测评机制中引入自动化设备开启状态预测因子及飞行系统自动化程度载荷因子,并将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方程模型作为拟马尔可夫单纯形,自动化设备开启状态预测因子用于记录自动化设备开启状态在相应时刻发生的变化,并将其作为拟马尔可夫单纯形的附加约束;自动化水平用于体现人与自动化及智能化的耦合特性,验证人机智能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42)附加约束拟马尔可夫单纯形以任务负荷量化及通道负荷量化基本观测序列为依据,并通过数据同化估计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方程模型的模型参数;
5)以量化后的机组成员任务负荷以及通道负荷为基本观测序列输入,通过人机智能系统机组工作负荷测评机制,以相对递推的方式定量预测机组成员的工作负荷,以任务负荷量化及通道负荷量化基本观测序列作为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方程模型的输入,通过飞行系统自动化程度载荷因子及各时刻工作负荷响应因子进行递推更新,获得机组工作负荷及自动化水平的稳定预测输出;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1)建立包含飞行系统自动化程度载荷因子、工作负荷响应因子、机组工作负荷、飞行系统自动化程度、任务复杂程度、飞行员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相关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内在关系的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方程模型;
52)将作为观测模型的任务负荷量化及通道负荷量化基本观测序列持续更新输入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方程模型;
53)根据非线性纵向结构化方程模型以及输入的基本观测序列,通过数据同化表示相关潜在变量的内在关系,动态更新自动化程度载荷因子及工作负荷响应因子的历时状态,并据此获得工作负荷及自动化水平的稳定预测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85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瓦楞纸板生产用折叠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