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三明治夹层结构薄型高强度复合导热功能薄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9639.8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0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熊玉竹;单博;李一航;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0/00 | 分类号: | D06M10/00;D06M13/513;D06M11/74;C08L7/00;C08L77/10;C08K9/12;C08K3/04;C08J5/06;D06M101/3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李余江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三明治 夹层 结构 薄型高 强度 复合 导热 功能 薄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三明治夹层结构薄型高强度复合导热功能薄膜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原位锚定的纳米铜将还原石墨烯集成在纳米纤维素芯层,形成了对导热十分有效的三明治结构,该产品具有高效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等功能。这种方法同样可用于其它类似纳米纤维素的离子型聚合物芯层和其它具有牢固生长负载纳米铜的微结构基质表面。所获得的薄膜厚度由数微米到数百微米之间可控。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究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制备三明治夹层结构薄型高强度复合导热功能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电气产品中由于基板热导率不足引起的“热点”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造成了明显的降频和过热损坏。发展先进的导热界面材料势在必行。石墨烯是世界上已知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其本征热导率高达5300W/mK,同样出众的还有其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200000cm2/(vs)以及达到1.06Tpa的杨氏模量。
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直接共混加工的导热材料难以达到突出的导热能力,现有的高导热材料的加工技术复杂,难以规模化生产(如外场诱导法、冻干模板法等),限制了石墨烯导热垫片向着绿色、轻薄、低负载、高导热、高强度的方向发展。
纳米纤维素作为天然的生物质资源,环境友好可再生,储量十分庞大,其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高达140和7.5GPa,以纳米纤维素制备的功能膜材料具备更强韧的机械性能、更低的密度、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长期的尺寸稳定性,未来有望作为电子器件的优良基材而被广泛使用。
目前,在有较高导热和强度要求的应用场合,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材料难以同时兼具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添加第三组分如化学粘接、改性剂等在石墨烯低负载量时会损害石墨烯的导热能力。并且,实际操作中改性比例、再分散水平、还原过程的毒性难以控制,尤其在高负载量下石墨烯的团聚难以避免,引发界面链接松动而导致性能恶化,这一直是横亘在研究者和企业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发明材料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三明治夹层结构薄型高强度复合导热功能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备三明治夹层结构薄型高强度复合导热功能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溶剂抽滤制备纳米纤维素薄膜;
2)将1)中得到的纳米纤维素薄膜外部再正反双面抽滤氧化石墨烯悬浮液,随后添加含金属离子的溶液,使得壳层GO与芯层CNF交联络合紧密贴合;
3)将2)中得到的复合膜进一步通过原位还原反应固定薄层石墨烯,经过模压定型得到坚韧导热导电的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膜。
所述的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是,以木材纤维为原料,经过粉碎过筛,得到木材纤维粉末,将木材纤维粉末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NaCLO/NaBr氧化体系中进行氧化处理,并进行均质化处理,再清洗至中性得到纳米纤维素分散液,分散液浓度为0.1-20mg/ml,将该分散液直接通过真空辅助溶剂抽滤成型CNF薄膜。
获得的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膜的孔径为0.1-0.5μm。
所述溶剂为水、乙醇、丙酮、异丙醇、四氢吠喃、甲醇、一甲基毗咯烷酮或二甲基甲酞胺中的一种。
所述的含金属离子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铜离子。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绿色温和的还原方法原位锚定的纳米铜将还原石墨烯集成在纳米纤维素芯层,形成了对导热和强度十分有效的三明治结构,该产品具有高效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等功能,同时力学性能良好。这种方法同样可用于其它类似纳米纤维素的离子型聚合物芯层和其它具有牢固生长负载纳米铜的微结构基质表面。所获得的薄膜厚度由数微米到数百微米之间可控。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96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